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英语教学 >

从高考英语反拨效应看中国学生的雅思写作难题

时间:2011-12-19 13:24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本文在系统对比高考英语写作与雅思写作的基础上,从反拨效应角度分析中国考生雅思写作分数欠佳的深层原因,并试图提出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的方向。 关键词:雅思写作、高考英语写作、反拨效应

 1. 引言
从1980年雅思考试初见雏形开始,到2010年的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春秋。由于其一贯坚持的“交际型”语言观和“应用型”的教学导向,其影响在30年中不断扩大,到现在为止已经成为留学、海外就职和移民类英语考试的领跑者。每年有超过一千四百万的考生参加考试,被世界上120个国家中的超过六千个大学和学术机构所认可。在中国,从1987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不到50人参加考试,到2009年考生人数突破30万人,雅思考试在中国也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接受和热捧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雅思考试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区,用英国文化协会总裁Martin Davision的话来说:“我很荣幸见证中国这2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我们英国文化协会来说,给中国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变成世界的一份子,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雅思考试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考生对于雅思考试反应出“先天性”的不适应。根据雅思官网统计,2009年在全球40个雅思考试国家中,中国考生排在倒数第七位,学术类总分为5.47比平均分5.88低了0.41分,而其中写作模块的得分仅为5.11分,是四项技能当中得分最低的。如果考虑到中国考生学术类和培训类的巨大差额比(92%比8%),且57%的考生来自于19到22岁年龄段,就能大致推测出大部分考生为考虑出国学习本科或者硕士课程的学生。这部分考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绝大多数已经通过了6年或6年以上的正规的英语学习(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通过高考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英语学习。 他们的英语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英语写作模式。作为一个高风险考试,中国学生、教师、甚至英语教材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影响。而由于雅思考试与高考在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国雅思考生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本文将在对比英语高考写作和雅思写作这两种考试的历史沿革、考察内容的基础上,从反拨效应的角度分析中国考生所面临的雅思写作困境。

3. 高考英语写作 vs. 雅思写作
受到社会人才观念和西方语言测试观的影响,中国高考英语写作测试的题型发生了几次大的变革。从1952年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开始,到1984年实行英语高考标准化改革为止,写作测试呈现出题量大、题型多、随意性强的特点。从分值上看,这期间,绝大部分年份的考试试卷是以写作测试为主,占到50%以上。从测试方式上看,主要为间接测试方法,如句型转换、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汉译英、句子改错等等。语言学届把这个时期称为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命题随意性大,大多凭主观经验。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受西方标准化测试理论的影响,我国开始英语高考标准化研究,直接的影响就是英语高考中写作分值直线下降,作为标准化测试特征之一的多项选择题大行其道,而主观测试的写作题被彻底边缘化,题型也被简化成最“标准化”的补全对话等等。至1996年开始,在英语测试学界的呼吁下,特别是在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大步退化的现实面前,国家开始启动了对英语测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写作测试比例,丰富写作测试层次,从单词拼写到短文写作都包括在英语题型中。2002年北京首先开始单独命题,2004年开始分省命题,但题型都逐步向直接测试的原则靠拢,即“以写测写”。

笔者以2010年全国高考英语大纲中的写作样题为例,分析了高考英语对写作能力的测试。写作能力测试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间接测试,即通过短文改错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基础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的掌握,占10分;第二部分为直接测试,即要求考生看图写短信来指路,占15分。Danialson 曾今把学生写作能力分成三个层次,而高考写作的这种测试方式,主要是测试学生第一和第二个阶段的能力,即通过短文改错来考察学生句子结构和词汇方面能力;而从看图写短信这种方式,在一定与语料支持下,考察学生句子衔接、段落过渡等方面的能力。

而通过总结2009年全国13个省和直辖市的英语自主命题写作部分,发现如下特点:
1. 所有的题目提示都是通过中文。
2. 字数绝大多数限制在100至120字左右,除了江苏省(150字)。
3. 考察的问题类型多为应用文,包括留言条,邮件,信件,发言稿,新闻报道等等,除了江苏省为议论文。
4. 对写作内容都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在内容明确的应用文中有明显的结构限制,而在唯一的议论文考题中,则用中文明显提示了论点,甚至包括个别词汇的英文提示。学生发挥余地非常小。
5. 大多数题目提示考生注意行文连贯,可适当增加细节。全部议论文题目都提供了写好的开头和结尾和适当的单词英语提示。陕西省特定了要求了内容充实和书写清晰工整。

反观雅思考试的写作部分的测试内容,首先包括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测试模块,一个为应用文写作,一个为议论文写作。在应用文写作当中,学术类主要考察了读取和正确记录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熟练了解四种数据类图表(线图、饼图、柱图、表格)和两种非数据图形(流程图、地图)的特征和信息重点,并用规范学术性的语言有重点的表述出来,在20分种内完成至少150字的描述文章。移民类主要考察了常用书信的写作模式,需要考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语言套句,相对较为容易。除了应用文写作以外,议论文写作占了2/3的分值,是写作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考生在40分钟内完成2个大类任意话题的论述。在其评分标准中,分别从论证充分程度、结构与连贯、语汇和语法句型四个部分按9个等级来对文章进行评分。笔者统计了05年到09年中国大陆的雅思写作考题议论文部分,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所有题目提示都是通过英文的方式,甚至部分的题目中还会出现一些考生难以把握的短语和词汇,如motorized flight, genetically-modified food, utilitarian courses等等,考生有可能会英语语言能力不足而读不懂题目。
2. 部分题目的提问方式容易引起考生的误解。受中式思维影响,中国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
3. 正文部分对于论证文的结构有明确的规定,250字的长度基本上可以考察到议论文论证的各个方面,衔接与连贯、一致性、充分性等等。从而需要考生既熟悉英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则又具有一定的语料素材。
4. 论文题目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了教育、媒体、科技、文化、社会、政府等十几个大类的各种题目。有些题目由于国情差异,中国考生平时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如关于“枪支的管制”,“高中毕业后应该直接上大学是应该先旅游和工作一年再入大学?”等等。除此以外,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综合类的题目和抽象类的题目,如“科技进步与贫富差距直接的关系”,“是应该更关注今天还是未来?”等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雅思考试的写作模块与中国学生所熟悉的英语写作考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雅思写作      高考英语写作
提示语言       英文       汉语
写作文体  议论文+应用文       应用文为主
内容提示        无 细致的规定了写作内容,包括段落格式和主要论点等等。
出题素材范围 议论文无固定范围
应用文三个大类 依据考纲,以信件为主
时间、字数 60分钟共不得少于400字 书信100字左右或者议论文150字,无具体时间限制


5. 反思及讨论
由于两种写作考试的鲜明区别,必然对考生造成明显不同的反拨效应(backwash  effect)。在英语测试科学中,反拨效应是一个十分常见概念, 指的是测试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影响。根据Hughes指出, 反拨效应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从高考改革几十年的历程中,命题人员在主观上希望通过不断调整使之符合“两个有利”的要求,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学。然而高考的属于高风险考试,即这种考试的结果将对考试者产生直接和重大影响(Mandaus, 1998),命题者的预期反拨并没有完全实现。加之写作考试本身特点,评分难以客观化,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不得给本来最具有正面反拨效应的写作部分加诸了种种“枷锁”,如采取间接测试方式(改错),限制写作内容(甚至提供议论文论点),写作篇幅较短等等。通过前文的对比,我们能够深刻的感觉到这两种写作考试对学生的要求的差异性。由于高考的高风险性,反拨效应的时效性(陈晓扣, 2007),学生,教材,教法,教法等等都深受高考英语的浸淫,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这种完全不同的考试形式。虽然中国的雅思培训也随着考试的引进走过了近十几年的春秋,市面上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雅思辅导用书,但多半还是受着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的,很难在本质上帮助考生在最体现英语能力的写作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也早已习惯了简单的填空式的作文方式,很难从构思、结构、文体、论证的方面综合考虑文章的整体构架,而这正是雅思写作考察的重点方面。

6. 结语
面对目前高考英语相对较强的负面反拨效应,雅思写作教师应重点分析两种测试方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有侧重点的帮助考生在分析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以雅思写作评分标准为基准,系统全面的帮助考生转变现有写作学习模式,以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顺利通过雅思写作考试。


Bibliography
刘润清 韩宝成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陈晓扣   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5)40-44
Arthur Hughes  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Madaus, G.F.: The influence of testing on the curriculum. In Tanner, L.N., editor, Critical issues in curriculum: eighty-seven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8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