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英语教学 >

重视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合情表意

时间:2011-12-05 13:0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应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作适当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整个文化体系进行认知与学习,探索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而更好掌握英语。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背景渗透 合情表意 重要性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not only i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 deal with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make appropriate introduction,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then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system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achieve mastery, the effect of giving top priority to better master the English language.
Key words in English teaching background infil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able ideographic
当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是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关键。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要走向社会,也许在找工作时要用英语面试;也许在没有准备的时间或场合要用到英语。 英语用得恰到好处当然好,用得不好,弄出笑话就失礼了。我在教中职学生的这些年来发现,每当提到某些词汇、短语、句子的文化背景时,学生就非常认真听,非常好奇。他们在小学,初中时所学的英语,由于课时有限、应试目的较强,讲授语言本身知识多,介绍英美社会文化内容少, 所以他们对如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不理解。其实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似乎以为只要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就能理解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如果只是侧重于语音、语法、词汇固有知识的传授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关于英语社会文化知识的提高,是不可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这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此外,学生对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知之不多,更是限制了对两种文化背景的比较和掌握。因此,我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加强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语言的介绍。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主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 “Ladies first, Thanksgiving, Homecoming, Girls League Dance, sandwich” 等等;汉语中的 “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语中的 “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 Uncle Policeman, 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有时这样使用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狼吞虎咽”,英语是“Eat like a hors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 “Eat Like a wolf and a tiger”;英语中的“ high school(高 中)”被翻译成“高等学校”;“restroom(厕所)”被翻译成“休息室”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有时也会产生误会。
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使其派生,联想意义迥然各异,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 所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丰富的词汇, 除了弄清字面意义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的社会文化含义,才能做到对这些词汇应用自如。比如red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本义是相同的,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红颜色”。但其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含义却截然相反: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flag (提示危险警告的旗)。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句子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 在美国 “狗”被视作家庭一员。人们通常认为它含有褒情善意。
又如: 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 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合情表意
无论是对词、句子,还是对篇章结构的理解,都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只有渗透到对方的语言文化当中去,才会感到一切变得生动起来,学习也就有了乐趣,语言表达才能运用自如,才可以避免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理解不深、欣赏不了、表达不准的弊端。如很熟悉的词good-bye, (再见)是由“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直到我们再见之前,上帝会与你同在。)演化而来。所以欧美人士通常不会像我们一样滥用<Good-bye>这个字眼。bye-bye也是“再见”之意。与小孩道别时用就显得生机勃勃,但用在与年长者或者地位比自己高一些的人道别时就显得有些幼稚。
同样,学生们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 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 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好像在很多地方,很多物品上,服装系列上都写有Playboy这一词。其实playboy是“寻欢作乐的女子, 花花公子”的意思,而且Playboy是美国一份著名的色情杂志。你的衣服上标有大大的Playboy字眼,难道不怕他人笑话。像fuckers, prostitute, streetwalker等词在消费者的衣服上也随处可见。而喜欢穿衣服上有英文字母、字词的多半是一些年青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也许让别人认为他洋气十足吧。不过这样确实有损文化形象。
所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渗透英语背景知识是很必要的。既是大纲的要求,也具有现实意义和交际功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这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实际应用意义。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4。
2、 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1996。
3、 杨金昌,《浅谈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N)英语辅导报(教师版)。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徐伟,《学校不教的口语》,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