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医药学 > 医学 >

奈福泮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观察

时间:2011-12-28 14:36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 目的:观察奈福泮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期在彩超下经皮穿刺行肝癌射频消融手术的病人40例。 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B组)和奈福泮组(N组)各20例,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前、手术中(手术开始20min),手术后20min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及术中需减浅麻醉配合穿刺的例数。 结果:B组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减少,且多次穿刺时常需调节麻醉深度来配合手术操作。N组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操作。 结论:奈福泮配合芬太民是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RFA)是十年来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手段。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微创治疗方法。但射频手术的特点及其引起的特殊病生改变,使麻醉要求也有其特点。本研究拟观察奈福泮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彩超下经皮穿刺行肝癌射频消融术40例。术前纠正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达正常范围,无明显心肺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B组)和奈福泮组(N组),每组20例。

表1
                丙泊酚组与奈福泮组的分组情况
组别 年龄 性别 体重
  男            女 
B组


N组 52-76


51-77 
18            2


18            2
           54-89


53-85

注:N组与B组比较,P>0.05

常规术前准备,两组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平衡液并经鼻导管吸氧3L/min。两组均先在神经安定镇痛+局部浸润麻醉下定位穿刺,成功后B组静脉缓注丙泊酚1mg/kg,再以2-3mg/kg/hr速度泵入,N组静脉缓注奈福泮0.3-0.4mg/kg后,以10mg/hr速度泵入,开始射频消融。术中根据情况适时少量追加芬太民。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手术中(手术开始20min),手术后20min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及术中需减浅麻醉配合穿刺的例数。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性别比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B组有4例(20%)病人在手术时间超过30min时有疼痛反应,需适时追加芬太民0.05mg;5例(25%)在多次穿刺时需改变麻醉深度配合手术穿刺,且B组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加大吸氧流量后恢复正常。N组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操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麻醉前后BP,HR,SPO2的比较
组别 时间 BP(mmhg) HR(次/分) SPO2(%)
  SBP     DBP  
B组 麻醉前
手术中
手术后 132±6   81±5
130±8   81±4
131±7   80±6 71±8
71±9
69±7 99.1±0.7
96.2±0.8
97.3±0.9
N组 麻醉前
手术中
手术后 133±7   81±7
132±6   81±6
134±7   82±8 74±6
78±7
80±6 99.4±0.6
98.9±0.3
98.7±0.8
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PRFA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但术中须根据肝癌大小而采用单针单点或单针多点的手术方式,因此术中可能要进行多次穿刺及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这样,术中患者的呼气闭气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解决疼痛,又能让患者在浅麻醉下耐受手术,配合手术操作是该手术对麻醉要求的特点。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为其他静脉麻醉药无法比较(1)。但推注过快,剂量大,对呼吸循环仍有一定的影响(2,3)。而且,丙泊酚镇痛作用较弱,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的操作。芬太民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虽然可以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但增加了呼吸抑制的风险及麻醉管理的难度。
盐酸奈福泮为一种新型的非麻醉性镇痛药,兼有轻度的解热和肌松作用。化学结构属于环化邻甲基苯海拉明,所以不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亦非阿片受体激动剂。对中重疼痛有效。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而且无耐受性和依赖性,其特性符合该手术要求的特点。
综上所述,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操作,但也要配好心肺复苏设备,以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固明  陈伯 金   ,现代麻醉学[M]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2]肖晓山  刘瑛  周代伟 等  ,异丙酚不同速度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足额杂志,1999,15(2):122
[3]Mccleane  GJ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duction  dose of propofol  [J],Aoaesthesia,1991,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