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文化 > 传统文化 >

讲究韵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时间:2012-10-29 11:08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韵味无穷,讲究韵律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极好的旋律中教学,就会变呆板为生动;变苦燥为乐趣。巧妙地运用韵律,能把语文教学同大自然韵律结合起来。语音的高低、轻重,语速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上好语文课,就应该考虑内容的疏密、节奏的缓急、语气的顿挫、声调的高低长短变化等等因素。

语文课可当作艺术表演课来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吃透教材、抓住重难点之外,还更应注意语言的韵律艺术,在极好的旋律中教学,就会变呆板为生动;变苦燥为乐趣。巧妙地运用韵律,能把语文教学同大自然韵律结合起来。语音的高低、轻重,语速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掌握好韵律呢?方法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从内容的疏密相间上讲究韵律。
教学内容在各个流程中的分配,其加强管理、难易、多少,要布局合理。使教材的生难点呈现有变化;或先易后难,或时轻时重、间隔有致,形成节奏韵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感受到一种舒缓—紧张—舒缓的状态,既避免因长时间的面对疑难而紧张,造成疲劳,也不;在内容过易而分散注意力。教学信息量的大小也是构成教学韵律的重要因素。内容的疏和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会给人带来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拥挤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慎重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张弛有致。因此,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韵律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跌宕有致的富有美感的韵律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
  其次,从教学方式的顿挫及间隔变换中讲究韵律。
  一般来说,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能够提高激情,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状态,保持注意力。教师随时要精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把教学活动放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祥林嫂》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祥林嫂三次在鲁镇出场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二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人权的践踏,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韵律变化,保证了学生具有旺盛的士气,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调整教学韵律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板书韵律,更应引起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变写,边听边看边写。把耳、眼、手、脑恰当地结合起来,做到了眼耳并用,手脑并用。就是说,教师在板书中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活动,把整个教学进程放在恰当的节奏中进行。同时,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不同的时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实际教学时,先讲完内容再板书,或者先板书后讲内容。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如,在教《人民英雄英雄纪念碑》时,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共同去参观一座碑,(书碑),那是一座纪念碑(板书纪念),什么纪念碑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人民)。不过地点是天安门广场。”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达到了配合的严密精巧,能收到妙趣横生的效果。如此,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产生合拍共振。同时,还要讲究板书的频率和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韵律。能够恰当地运用板书的韵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从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中讲究韵律。
  一种格调的语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影响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优美的语言对学生情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韵律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产生疲劳,而抑扬顿挫、具有韵律性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张弛有致?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语速;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语速。如讲《琵琶行》一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时,需要用快速表现惊心动魄的阔壮之美;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朱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时,表现的温柔舒缓之美,则需用慢速来传达。又如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讲马克思的三大贡献时可用中速平调,使人产生敬重和感伤深情;当讲到“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使人从内心深处有一种对伟人的衷惋和痛惜。
  第四,从整体统一、和谐融洽上讲究韵律。
  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必须追求整体之美。不应偏重个别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韵律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韵律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授课要和谐统一,形成整体。比如讲《威尼斯商人》一文时,开头语言要用快节拍,渲染安东尼奥大难临头的紧张气氛。接着,夏洛克出场后,节拍要放舒缓,利用众人对夏洛克的劝说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鲍西娅出场后,语言节拍要先慢后快。先是鲍西娅的劝导,使夏洛克自陷绝境,后是夏洛克上当后,快刀斩乱麻,把夏洛克的财产充公、罚款。用这种快节拍的处理,会产生大快人心的效果。总之,恰当运用语气、语言的快慢,会使文气、文意产生跌宕起伏、富有韵律感的艺术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让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韵律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从而使教学的知识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韵律美是语文教学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斯托洛维奇说过:“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作为语文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韵律艺术,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因此,我们应当把它提升为一种美育方式,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效应。
韵律教学应当提倡,巧妙地运用韵律艺术,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音符,因而,演奏好语文课堂教学这支乐曲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甘肃省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向林
   邮编:744300
                                      电话:15193328468

附:
1. 发表要求:省级政府教育期刊,时间在九月前。
2. 作者简介:王向林,出生于1956年12月22日。系甘肃省泾川县王村镇完颜村仓店社人,毕业于甘肃省庆阳师范专科学校。现工作于甘肃省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中教一级。主要研究语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