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时间:2011-12-12 11:28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是高校体育的巨大工程,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呈现出无人管理、无人关注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体育社团的特征以及它的积极影响,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为繁荣高校体育文化及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社团 大学生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

 
作为体育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所教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逐年下降。通过和学生的了解,从小学到中学,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的学校甚至体育课停上或者少上,造成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不能完成每学期最基本的体能考核。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国各级院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中地位越发突显,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团至少覆盖在校生大学生一半以上,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引领着校园文化的潮流,因而大学生社团被称作高校的“第二基层组织”。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全国高校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体育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各类社团中,以它参与的广泛性、健身性、娱乐性、灵活性等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多重的功效性,在大学校园里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最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校园学生社团。同时也为繁荣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体育社团的特征
黄亚玲教授在《论中国体育社团》写到:“体育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或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在高校专业性、学术性的背景下,青年学生为了共同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和管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各方面体育需求和成员的健身、健美、健心、社交要求以及其他能力,按照既定目标和规范,以体育运动(或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互益性的学生体育组织。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有的特征占据主导作用。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主要有学生自发、教师兼职和专职领导等3种形式。通过民主选举社团干部,社团干部具体分工,开展各项工作。社团参与人数的广泛,根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10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76.3%的北京高校在校参加各种形式的团体、协会活动,参加体育社团成员数占全部学生数的24.7%,参加体育社团占各类大学生团体总数的32.4%[2]。体育社团打破了院系、专业的限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走到一起,通过校团委拨给或企业赞助经费等形式,自发、自愿、自主性的组织各种比赛。如友谊赛、对抗赛、校内外比赛等。请体育教授校园讲座并指导,组织社团成员走出校园,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并吸收流行元素,融入校园。社团内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通过活动提高凝聚力和扩大影响力。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时间与频率
根据调查,每一个学生体育社团都制定了本社团的训练计划和活动安排。大部分体育社团在团长的带领下,社团成员每天早晨自觉的来到操场集合,进行体能训练。没有课的同学在每天下午五六节课以后或者是晚上六点以后,来到他(她)们的训练场管,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每周安排一次社团内部互相切磋学习,每月举行一次社团内部的小型比赛,每学期安排校内或校外大型比赛一致二次,扩大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体育社团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体育社团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并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体育的前提。体育社团活动架起一座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桥梁,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同时为体育工作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有调查显示,学生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都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参与率普遍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前提,即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通过自愿和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来满足自身的要求,达到增强体质,发展能力的自发性的群众组织,它完全屏弃了体育课中学生的被动现象。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各种体育技能都得到很大提高,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再认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再吸收。社团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团员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充满竞技的体育锻炼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亲身感受到运动价值的所在,使他们由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锹德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估计每一位大学生都知道,但是对于体育锻炼给人体带来哪些具体影响,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体育锻炼能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总之,长期的体育锻炼能改变人的内循环,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多地储存,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促进大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安全与运动的强度是否适当紧密相连,所以应按照个人的特点掌握锻炼强度。身体素质较好者,运动强度可以稍大,时间持续较短,进行多组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者,适宜较小的强度,持续时间较长一些。运动强度常用最大氧摄取量(亦称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率能量代谢率来表示。每次运动最大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85%的范围之内,即可以认为运动负荷比较适宜。要想有好的锻炼效果,选运动项目要有一定的强度,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长度和运动强度成反比。运动频率是指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通常以一周为一个周期。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正常人应该每周运动2-5次,如果你以前没有运动习惯,开始体育锻炼时,不求多,每周保证3次锻炼,即隔天一次锻炼,每次的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于已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每天一次锻炼也可以,但每次的锻炼时间也要有所控制,通常保持在45~60分钟。体育锻炼对人体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只有遵循人体规律,以科学的方法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五、建议
1.学校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政策支持与重视力度
各所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不应该停留在文件上,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应对体育社团的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体育场馆和开放更多的体育场馆,为体育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这也需要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工作中的作用。除了给予体育社团财力物力支持外,更应结合社会,吸收社会资源,增强经验,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体育活动在高校校园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这种情况,体育部门应整合体育社团力量,成立专门的外联部,吸取社会赞助资金,保障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充足。
2.加强教师的责任心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指导教师,但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尽到自己的责任。有两种原因:一些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立之初上报的指导教师根本未经教师本人同意或有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体育社团的工作在各高校基本上属于义务。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这显然无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范围内,并根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程度,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指导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共青团网站 http://80years.ccyl.org.cn/80year/tdjs/index.htm
[3] 闻 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2):38-40
[4] 郄捍列,娄 震,等.我对学生体育协会的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1999(4)。
[5] 周福贵、付安国。浅谈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群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1999(3)
    [6]  汪素霞。大学生体育健身与指导, 科学出版社,2004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