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文学 > 古代文学 >

赋的兴起、繁荣与发展

时间:2009-07-21 16:04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四大文体(即诗词、赋、 曲、小说)之一,也是唯独为外国所没有的文体,可 谓国粹,或堪称国宝。我国古代创作的赋可统计的 约22994 篇(其中:两汉941 篇、魏晋南北朝1200 余篇、唐1500 余篇、宋1200 余篇、元500 余篇、明 1525 篇、清15000 余篇)。根据我们推测,我国历史 上实际创造的赋篇,当为此数的十倍以上,即二十 余万篇。
  我国“赋”产生当甚早,仅晚于诗。但我以为在 先秦真正以赋名篇的却只有荀子,汉赋才是我国赋 体文学的源头。汉赋在我国赋史上占据最光辉的一 页,两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汉赋的发 展繁荣,除帝王的重视支持与鼓励提倡外,关键还 是繁荣强盛的大汉帝国为辞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而先秦丰富的文学文化遗产,又为他们提 供了良好的借鉴。汉以后,历代文人对汉赋大都作 了充分的肯定,近人王国维更把汉赋与唐诗、宋词 等垄断文坛的时代杰作并列在一起,可以说推崇到 至高无上了。
  但令人惋惜的是,五四以后,人们对辞赋就很 少问津。大陆解放后,更把 赋体文学打入地狱。从 1949———1980 三十年间, 国内没有一篇比较全面评 价汉赋的文章,最多只是对 个别篇章如《七发》、《刺世 疾邪赋》进行点评。而斥责 之声却时有所闻。最典型的 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出版的一本所谓红皮《中 国文学史》(北大编著),以 权威口气彻底宣布汉赋死 刑,它说:“汉赋大部分是粉 饰现实,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的贵族化、典丽化的宫廷文 学作品,汉赋……内容极其 空洞枯燥,虚伪造作,缺乏感情,缺乏现实生活真实 的反映。”“汉赋给后代的影响是极坏的。从汉赋到 魏晋的骈赋,唐宋的律赋文赋……越来越趋向堕落 了。”这也就是说,作者们从汉赋骂起,一直骂到它 的徒子徒孙,把中国整个赋体文学都否定了。
  我就是冲着这部文学史而选择汉赋作为我的 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我原先只想,如果汉赋真 正坏透,我将进一步给予系统深入地批判。如果汉 赋还有一点可取,我将大胆给予肯定。据陆侃如导 师的要求,我对汉赋最有代表性的四大赋家———即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全部赋作,逐篇进行注 解,逐篇写出阅读心得。经过断断续续近两年的努 力,终于在1962 年写成《汉四大赋家初探》,约八万 字。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得出与红皮文学 史完全不同的结论。
  因为当时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我们又是国家首 届三年制研究生,所以山大确定我与另一同学在校 一级进行论文答辩。答辩结果获得好评,《大众日 报》在一版作了报道。随后我根据答辩委员们的意 见,利用1962 年暑假进行修订,字数增至十三万 字。按导师意见投给《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和山东 人民出版社。《文学遗产》选定其中一篇,并通知我 已发到印刷厂排印。出版社也因此题从没有人做 过,也有兴趣把它列入选题计划。
  但随后风云突变,阶级斗争又被提出来。人们 不敢刊登出版我的文章了。“文革”中迫于压力,我 一把火把文稿烧掉。
  四人帮垮台后,想到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要天 天讲,“文化大革命”几年就要搞一次,也不敢再动 搞赋的念头。我想来想去,决定同时搞四种不同人 物的作品,即毛主席诗词、陈毅诗词、白居易诗文和 汉赋,以为日后如果人家揪辫子,我就有辩词:我并 非专为封建统治阶级唱赞歌,我也搞古代人民诗人 和现在革命诗人的作品。毛主席和陈毅诗词研究我 发表过几篇论文。白居易诗文选译我在上海台湾都 出版过,但我注意力还是放在汉赋上。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 被搁置起来了,我就壮着胆子从1981 年开始发表 辞赋论文,至1984 年发表十多篇,就结集起名《汉 赋研究》出版。此书获山东省一等奖,另一篇论文获 省级二等(也是论文最高奖)奖。
  古人对汉赋虽有点评,但并没有说出多少道 理。我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汉赋屡 受抨击的几点做了重新评论,给它们翻了案。
  ①关于汉赋的“歌功颂德”问题。这是汉赋过去 受批评的重点之一。但这个批评是不对的。大家都 知道,我国秦以前是小国林立,即使最强盛的西周, 它的统治地域也大体局限于中原一带。秦并吞六 国,国土扩大了;但由于它施行暴政,很快就被推 翻。只有两汉才真正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前所 未有的真正统一、强大、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而把 中国的社会大大地向前推了一步。我们今天这个疆 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伟大国家,正是那时打下的基 础。这是中国人民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的年 代,难道不应该大书特书,不应该衷心歌颂称扬吗! 历史是大家创造的,何况按历史学家的分期,两汉 的地主阶级是进步的阶级,它们也担负着推动历史 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汉赋的歌功颂德没有错。
  ———对于这个问题,生活在东汉前期的政论家 王充在其代表作《论衡》里,特设《宣汉》、《恢国》、 《验符》、《须颂》等四篇,一再论说,汉代几个帝王 都很英明,国土无限扩大,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 平,就是应该宣扬大汉,歌颂大汉。如《宣汉篇》说: “汉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 孝明、今上(指东汉章帝),过周之成康宣王。”“周 时仅治五千里内,汉氏廓土,收荒服之外……古之 戎狄,今之中国;……非太平而何?!”《恢国篇》说: “唐虞国界,吴为荒服,赵为九夷……今皆夏服。” 《须颂篇》说:“《宣汉之篇》论汉……治已太平;《恢 国》之篇,极论汉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表 德颂功。”
  王充感同身受,要求正确对待大汉盛事,加以 颂扬。这不是“求媚”讨好,而是实事求是的对待。他 一再驳斥俗儒,是古非今,以为汉代样样不如周之 文武。王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我一位原先学哲学的博士生最早提出 的,至今辞赋研究界还无人注意这个问题。这个论点 非常重要,可见单纯学文学的人是有局限性的。
  ②关于汉赋的《虚辞滥说》问题。古今许多人都 批评汉赋的虚构夸张,他们常举左思为例。左思在 《三都赋·序》批评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卢橘夏 熟”,批评扬雄《甘泉赋》描写“玉树青葱”,批评班固 《西都赋》写“出比目鱼”。左思说:“考之果木,则生 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所以他写《三都赋》 要坚持做到:“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 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这个问题实际上 是说明,左思等古人不懂艺术可以虚构,还固守着文 史不分家的古训。而司马相如做法正与此相反,他从 文史中分裂出来,与史学分道扬镳。这也正是其文艺 思想的进步,应当大加肯定才对,而不应受到批评。
  ③关于汉赋的“靡丽之辞”问题。也就是指责赋 篇写得太华丽了。连大文论家刘勰在《诠赋篇》中都 批评汉赋:“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 戒”。我则认为,赋写得华丽,写得漂漂亮亮,这正是 文学作品应有的特征。这也正是早期文学要与历史 分家要求自立的表现,同时也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 的征兆。这也是应该肯定的,尤其在文史不分家的两 汉,更应充分加以肯定。
  ④关于汉赋的“劝百讽一”问题。人们批评汉赋 忽视讽谏,这几乎也是千古一词,也是汉赋受到批判 的重点之一。
  这个问题与上面“虚辞滥说”和“靡丽之辞”是联 系在一起的。因为汉赋太注重故事情节上的虚构夸 张和遣词造句上的华丽文采, 往往会削弱其思想内容。但这 也正是文学艺术要求从文史 中分离出来,而必须顽强地显 示自身特征的应有表现。
  ⑤从上四点,我得出结 论:即汉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 起点。鲁迅说:“魏文帝曹丕的 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即 讽谏—龚注),反对当时那些 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也就是 近代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 我以为两汉辞赋的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