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政治 > 其它相关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统一

时间:2010-11-18 11:48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作者:刘远尧 

  论文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问题,是我国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起点和基础,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现代化战略分步走目标统一的角度,来深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阶段 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所得出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层含义,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说明正处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明的是具体的奋斗目标,是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分解、落实和细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对发展状况、发展机遇、发展目标的深刻把握。本文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具体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作为一项宏伟奋斗目标的统一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膏和充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我国正处在并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呈现出阶段性来。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这个长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若干的具体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不同的战略目标。我们党正是居于对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深入认识,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充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情观。“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情观,以此作为制定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依据。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延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是逐渐摆脱不发达状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从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走好“第三步”?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具体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又翻一番: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分析新世纪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把江泽民同志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合并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展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发展水平不高;“不全面”指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衡量标准主要在物质经济生活方面,侧重于物质文明,人们的需求满足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状态,以教育、文化、卫生为核心的发展性消费没有很好得到满足:“不平衡”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多差距,具体表现为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党的十六大在对这一发展阶段、发展状况深入认识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要经过我们的努力奋斗,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体现了对这一重要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阐述了一系列理论原则、决策思路和发展目标。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重大战略机遇期的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把21世纪头二十年确定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12个字来说明其重要性,这是对世界形势的洞察和对我国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得出的结论。
  新世纪世界多极化格局曲折发展,中国可以继续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建设;经济全球化日趋活跃,全球性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国际经济出现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我国已加入WTO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我国利用世界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逐渐商业化,不断开拓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国内情况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六位,投资率、经济增长率、积累率得到提高,国民经济已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运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创新了制度性保障,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深入把握了时代特征、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和党情认识的深化,这对于我们立足实际、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具体来说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是对这个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前20年的目标分解。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我党的历史上,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贪多求快、欲速而不达的错误主张和做法,曾经使我们的事业大起大落、大进大退。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上立足于杜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超越阶段的空想论。对长远战略目标进行具体规划分解.变成阶段性任务、目标。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这是我们党的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遵循了这样的战略和策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因为这一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思想在全国的具体实施,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化。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又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将更加突出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民族的百年梦想,历史上我们曾失去了几次重要的发展机会。新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强盛的有利时机。我国有着迅速成长的国内市场,有着成本低素质较高的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和不断增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门类齐全且具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后发优势逐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正在深入人心,只要调控得当。扶持有力,区域、城乡、产业差距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势头,发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更重要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经过扎实的工作,艰苦的努力。可以大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奠基工程的成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且具体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符合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目标,所以目标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推进经济体制和其他制度的完善和定型化。制度因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是全方位的。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制度结构中,有许多制度安排已经陈旧过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有的甚至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各种社会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证。制度创新、制度转轨与制度完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当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锵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高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必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的个性和才智的自由而充分的展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