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理学 > 农林学类 >

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时间:2009-07-22 09:50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榆林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幼苗;培育
  
  樟子松(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旱耐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长期以来,本地区一直存在育苗人少和小苗苗源不知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一、采种
  天然樟子松林 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 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 9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上、中旬,春季 3 月上旬到 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9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 50-80 斤,每斤 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 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 45~50 ℃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 50 ℃ 以上,经过 3~4 天, 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 40~50 ℃ 的温水中浸泡 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 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 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 1%~2% ,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 90% 以上。
  二、育苗
  (一)培育裸根苗
  1.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约 2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1)雪埋。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 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2)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3)温水浸种。播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二次,到种子有50% 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54.5%。
     4.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 -15 厘米 ,小步道宽 50 厘米 ,床面宽 1 米 ,长10~20米。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5.播期: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1)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2)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6.播种地的管理。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1)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季风已停,苗径已木质化,即可分期分段分段撤除风障。(2)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每平方米约需草1.5~2斤)。当幼苗出土50%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调节床面温湿度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3)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为防止鸟害,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4)也可在苗床上搭设封闭遮荫网以达到防风、保湿和岛类啄食的效果。

      7.苗期管理。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方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达到丰产。(1)据1971年对樟子松1~2年生苗在生长期的水分测定结果可知,一年生苗茎部含水率70%~80%,2年生苗茎部含水率60%~70% 。因此,在幼苗生长期中必须供给足够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的生长。但浇水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期适量。种子发芽期,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含水率6%左右)防止芽干,造成缺苗断垄。浇水量不易过大。由于夜间空气湿度较大,上午表土尚能保持一定湿润每天浇水应于午后进行。如果大风天或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表土易干燥,午前也需要浇水。出苗后到6月末易罹立枯病,由于苗茎细嫩,土表温差较大,又易遭受日灼。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危害,每次浇水每平方米5~7市斤。一般在上午10~12时进行。(2) 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够的养分,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平方米施硫铵5~10克 ,以后每隔10日左右追肥一次,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1平方米一次不得超过25克,到8月上旬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