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从正泰集团看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

时间:2011-12-13 10:13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然求索和社会交往中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但同时也决定企业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战略、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而不断调整的,即企业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本文以正泰集团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为代表,分析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文化

一.引言
柳市镇地处温州沿海地区,从1982年开始部分手工业者开始经营低压电器,到1990年,柳市镇集聚了近千家民营低压电器制造企业。全国因使用柳市镇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断发生严重质量事故。1990年,国务院办公厅为柳市镇单独发出《关于温州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即《国办【1990】29号》文件,国家七部委联合查处柳市低压电器,近200人组成工作组进驻柳市镇进行长达5个月的治理整顿。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全部关闭,1544家家庭生产工业户全部歇业,359个旧货电器经营执照被吊销。公安部门立案17起、涉及18人,检察院立案26起,涉及34人,工商部门立案144起。柳市镇低压电器与温州皮鞋一起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1991年温州市决定实施“质量之市,名牌兴业”的方针,通过政府行政措施和宣传来改变民营企业的思想意识,规范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主意识到:制造假冒伪劣是一种区域性“慢性自杀”,只有诚实对待客户,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经过两年的努力,正泰、德力西、精益等一大批企业取得了当时机械部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从1993年开始,正泰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逐步组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柳市镇民营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九十年代中后期,柳市镇民营企业在正泰等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实现了第二次飞跃,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正泰” 、“德力西”等大批管理先进、技术开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01年,柳市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31家,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5.58亿元,销售总额92.62亿元,销售额占全国低压电器市场的1/3。正泰和德力西商标在2000年底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截止2009年底已获15个驰名商标。2001年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六家企业二十多种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初,柳市镇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电器之都”,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基地。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得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中说:“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孕育。
柳市镇民营企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但从深层次分析,柳市镇民营经济的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发展的过程。

二.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然求索和社会交往中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从创办的第一天起潜存着文化的基因,而文化基因又影响和构筑不同的企业。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文化。
    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
1.从造假售假的极度利己到形成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
经营文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即企业在处理它与外部关系时,员工所持有的价值理念。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初期,柳市镇大部分低压电器企业置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不顾大肆造假售假,在全国造成极坏的影响,柳市电器一度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时求精开关厂(正泰集团的前身)的创业者们就意识到,电器虽小,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假冒伪劣就是变相的甚至是直接的谋财害命。他们主动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并于1988年,在全县首批领取了国家机电部颁发的3个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热继电器试验室。一年后,国内各地方政府和许多用户群起抵制柳市低压电器,一批违法经营者或被依法取缔,或自行倒闭,而正泰(原当时的求精开关厂)却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产品畅销全国。
在经历1990年国家七部委联合整治后,温州市政府在1991年提出“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方针。正泰作为质量立市的典型代表,其“质量第一”和“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能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的经营思想得到柳市镇其它企业的仿效,使柳市镇民营企业的经营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质量第一的经营思想成为柳市镇民营企业的基本经营思想,成为经营文化的核心内容。
2.管理文化和体制文化
管理文化,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员工所具有的价值理念,主要是用于协调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是企业协调各种矛盾和关系时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体制文化,是指为了维系企业体制存在,人们所应该拥有的价值理念。
第一阶段管理文化基本上是责权利对称的萌芽,即通过不成条文的规定来划分不同员工的责任。因规模小事务性管理繁多,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生产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一种朴素的情爱关怀。
第一阶段体制文化: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设想在一些企业得到初步实践。1991年,正泰与美商合资成立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借用美商在信息、管理上的优势,正泰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为快速走向规范化管理和资本经营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正泰在引进外资方面的成功迅速影响着柳市镇的同行,先后有新华电器公司、三信国际公司等企业纷纷向正泰取经,为这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获取经验。
柳市镇民营企业第一阶段企业文化的主要成果是“质量第一”的思想成为全体民营企业的共识。“质量第一”作为各个企业的经营文化的核心,贯穿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1993年~1996年)
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巩固和发展了“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诚信经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思想;形成立足市场,直面竞争的主动性市场理念;突出以契约构筑企业基本关系的体制文化初具雏形。
1993年,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低压电器行业在经过80年代末的危机后又蓬勃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同时市场法制逐步完善,使大部分柳市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许多企业主意识到,必须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有较大提高才能在市场上有较大的作为。2)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关“姓社”“姓资”的问题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已得到完满的解决,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思想包袱,让民营企业放心大胆投资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柳市镇各民营企业开始塑造全新的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从而引起柳市镇民营企业第一次企业文化的飞跃。
1.经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继承第一阶段“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基础上,许多企业富有远见的提出并实施“诚信经营”的企业理念。1993年12月,正泰集团有一批出口希腊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董事长南存辉定下死命令:不合格的产品绝对不能交给客户,交货期绝对不能耽误。所有产品全部开箱检查,直到全部合格为止,同时,用最快捷的空运保证了按期交货。尽管这笔业务亏了80多万元,但通过这次事件,正泰的领导人让全体员工明白:“质量第一,诚信经营”不是正泰的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内在诚信不仅仅是对顾客诚信,同样以诚信对待政府、对待员工。正泰、德力西、天正等企业主动使用“金税”系统,公开的财务状况主动与政府的财税部门直接连网,从无虚报假报税务的行为。对内部的员工言必行,信必果,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诚信,员工与员工之间诚信,共同营造诚信的氛围。
93年前,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的产品主要是70年代行业联合设计的产品,最新的产品也是八十年代初期设计的,与国际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三十年;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档产品却全部依赖进口;国内技术条件比较雄厚的企业受到国家的限制,不能直接和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合作。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掌握主动。从1993年开始,正泰、德力西、天正公司等逐渐摒弃“仿制”的产品开发之路,纷纷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尤其以正泰集团成功开发出具有九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的CJX2-F交流接触器产品。该产品荣获第44届尤里卡国际金奖,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首家获此荣誉的产品。该产品研制成功,极大鼓舞了同行企业创新的勇气,更加坚定的实施独立自主研发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战略。
2.形成以契约为基础构建企业的各种关系的制度至上的体制文化
制度最充分反映契约精神,因为制度需要当事者之间共同认可,也就需要有契约理念支撑。制度形式是契约理念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大到企业章程,小到日常卫生制度,无一不现实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模式。
1994年初,通过兼并和资产重组成立的柳市镇第一家企业集团——温州正泰集团,实行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章程作为企业的宪法,为正泰规范化经营和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正泰积极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企业制度的精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零散的制度进行系统的修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大力宣贯落实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各项职责层层落实,公司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迅速走上以科学管理和现代经营为目标的轨道。与此同时,德力西、天正等企业也积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在1994年到1996年3年间,先后有正泰、德力西、天正等5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柳市镇民营企业制度至上的体制文化已经形成。
3.培育出重人才,重能力,不惟学历,不排外,不惟亲的管理文化
人才是企业之本。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柳市镇民营企业里,中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及高级顾问中,90%以上是外来人员。但柳市企业从来不将他们当成“外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无功便是过”成为各企业选人、用人的准则。在正泰,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高亦强,刚进正泰时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通过四年的历练,成为正泰集团成套电器设备制造公司的总经理,再到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中毕业的寿国春,从仓库保管到电器设计再到接触器分公司总经理直到集团生产采购中心总经理寿国春,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正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风格。
4.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第二阶段的主要问题
尽管企业经营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但此时的企业集团还未脱离家族企业的模式,体制文化的改革与企业规模扩张不相适应;二级法人多,法人治理难,执行和监督并未在实质上分开;在产权问题上,运动员兼裁判的现象不少;对企业文化整合不够:兼并后的二级法人单位,在处理切身利益问题上,与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相左甚至直接冲突,强势文化建设显得不够。
(三)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1996年~     )
1996年,全国经济界经历“房产热”、“广告热”、“投机热”,“巨人”、“飞龙”等企业纷纷落马,对柳市镇企业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企业领导人意识到,随着市场环境逐渐规范,竞争趋势日趋激烈,必须在生存的基础上考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盲目的扩张必然会把企业带进不可回头的死胡同。于是,在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企业大力改革的直接推动下,催生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的第二次飞跃,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跨入第三阶段。
1.诚信经营、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文化。
90年代中期,国内“南德”、“飞龙”、“巨人”等著名企业纷纷倒下,经济泡沫破灭后对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伤。许多柳市镇民营企业领导人认识到:企业要想做成百年老字号,必须在对顾客诚信,对股东诚信,对员工诚信的基础上,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999年7月,正泰董事长南存辉在美国怒斥“民运分子”魏京生、吴宏达等人的谬论,在异国他乡为国家的尊严进行抗辩,尽到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企业家的责任。
    柳市镇民营企业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截止2009年底,正泰累计投入扶贫救灾、希望工程、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超过亿元,成为温州捐赠最多的民营企业;从2001年12月起,正泰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直接改善了柳市镇民营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状况,为推动柳市镇民营企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正泰保持长期稳定的员工队伍创造了条件。
面对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柳市镇民营企业积极倡导环境保护,实现企业和社会同步发展。1996年开始,正泰在主导产业——电器行业全面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产品从概念设计时就必须遵循“节能降耗和环保”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可自然降解的原材料,推广使用无污染的环保触头材料,确保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内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柳市镇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为顾客创造价值,考虑员工、社会等相关方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新时期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内容。
2、务实创新的管理文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柳市镇民营企业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发展。1996年开始,正泰开发了6大系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部分产品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为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1999年开始,正泰集团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作为技术开发资金,同时将新产品前3年的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给新产品开发的主创人员,极大的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投入1亿元巨资兴建国内仅次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大分断能力试验站,为科技开发提供物资上的保证;集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技人员成立集团公司科技开发中心,形成“技术智囊团”,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证;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成立“正泰学院”,有计划的培养职业经理人才;先后派遣百余人次到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型企业考察学习,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战略性人才储备。正泰的举措得到其它同行的认同。此后,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企业也已经建成国家级的企业试验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其中德力西集团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重点进行战略性人才和技术储备。
3.优势互补,有效合作,构筑企业共赢平台的体制文化
1996年,正泰领导人看到家族企业的局限尤其是决策制度与决策成员的素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于是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提出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主动稀释南氏家族在核心产业——低压电器产业的股权,使改制后的股东增加到106名,入股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资金入股改为面向全社会募集股份,实行资金入股、实物入股、技术入股、管理绩效入股等多种入股方式。改制后的正泰集团,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组建六大专业公司。并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由集团公司总裁领导的经营班子负责,实行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离的体制。至此,正泰集团彻底摆脱了家族企业模式,成为“企业家族”,步入了现代企业体制的轨道。正泰集团从“家族企业”转变到“企业家族”为正泰集团企业文化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以契约为基础构筑企业共赢平台为核心的体制文化为企业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股份制改造后的正泰集团,极大的强化了集团总部(投资中心)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极大提高了集团总部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能力,进而为全面整合各个子公司的企业文化铺平了道路。
正泰集团在产权制度上改革的巨大成功在柳市镇民营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1996年开始,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人民集团、长江股份等企业纷纷对产权体制进行战略性改组,极大的扩充了企业实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构筑企业共赢平台理念成为柳市镇民营企业体制文化的核心内容。共赢平台理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企业应该是各种生产要素主体获得自我利益的实现平台。任何生产要素主体只有在企业这个平台上,才能够实现自己应有的利益。也就是说,把企业作为一种共赢平台来设计。第二层含义指任何生产要素主体都要保护和维护企业这个共赢平台,要爱护和扩大这个平台。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主体实现共赢的平台,没有企业这个平台,就谈不上各种生产要素主体共赢的问题。资金供给者是构筑企业共赢平台的基础,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相对稳定的股权结构,实现“四两拔千斤”,极大的扩大了企业共赢平台。

三、以正泰集团为代表的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一)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则安,满足落后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浓厚。柳市镇老一代创业者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创立了一批急待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柳市镇年产值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超过100家,在这些企业里,经营的产品高度重复并且没有一家企业具备自我开发产品、自我开发市场的能力,生产设备十分落后,通过购进产品零部件由企业完成整机组装后通过代理商销售,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但企业主“小富即安,满足落后”的思想、“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思想导致实行正常的企业资产重组十分困难,阻碍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2.学习不够,理念滞后。柳市镇大部分企业家都是农民出身,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创业阶段依靠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精神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法制逐步完善,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致使自己信心不足,再加上自感决策管理能力不适应新变化,又不重视学习,形成认识落后,行为低效的恶性循环。
(二)解决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讨
随着柳市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断深化,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引导,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引导中小型企业确立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鼓励中小企业学习正泰模式,运用强势企业文化引导中小型企业变革;鼓励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整合资源,树立优势互补,共同组建联合营销网络等方式,加强各企业之间的融合并给予政策扶持,强化中小企业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和变革企业文化应与企业资产重组、人力资源开发等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切不可“企业”、“文化”两张皮,企业文化应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应该有企业个性特点,避免追求“高品位”的空洞文化。
3.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结合党建工作,学习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塑造、传播和强化企业核心理念,使各级员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

四、结语
    以正泰为代表的柳市镇民营企业通过高层领导的亲身示范,在战略上以“质量第一”为先导,推动顾客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从而完成将企业塑造成一个生产要素主体实现共赢的平台,并为实现共赢平台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战术上,强调沟通对塑造和变革企业文化的极端重要性。主张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沟通来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在具体实施上,避免了将“企业”和“文化”割裂的倾向以及将企业文化表象化成企业形象的倾向,在科学确定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领导带头示范,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将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企业制度之中,将企业文化体现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通过树立榜样,做到典型引导;通过不断培训予以积极强化,从而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企业精神,形成了强势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和体制文化。
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的成功,既是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柳市镇民营企业家们主观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密不可分。八十年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同时积极扶优扶强,九十年代初“二次创业”的大力扶持到新世纪初“新温州经济”的勉励,使柳市镇的企业家们沿着“质量求生存”、“诚信求发展”、“在全面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做大做强”的思路来塑造和变革企业文化。
柳市镇民营企业文化发展历程表明,企业文化是具有阶段性的,企业文化受到社会文化、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只有适应社会文化、吸收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并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形成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塑造》,魏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
[2]《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李宗红,朱洙,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
[3]《温州探密》,陈俊贤,周星增,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11月
[4]《赢遍全世界》,罗伯特?罗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
[5]《论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变革》,陈小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8月
[6]《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王雪松 张兆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8月
[7]《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赵光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
[8]《企业文化学》,王成荣 周建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
[9]《创新型企业文化》,李桂荣,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
[10]《企业文化案例》,刘光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
[11]《组织行为战略:管理变革的方向与动力》,章凯,2003年2月
[12]《核心管理模式——解决高层理论者面临问题的50种前沿模式》,汤姆逊?兰伯特/著,原毅军/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