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证券金融 > 金融研究 >

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冷思考

时间:2010-03-16 14:03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论文摘要: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但是,全球形势瞬息万变,中国经济回稳的基础尚不巩固,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首先分析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然后从银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滋生风险来探讨当前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以上潜在风险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对当前中国银行信贷高增长的评判,离不开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和宏观背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出口大幅萎缩。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出口由2008年10月增长19.2%急剧下降到11月的负增长2.2%,是近十年来正常月份的首次下降,并且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中国外贸出口值累计同比下降21.8%,从上年11月份起出口已连续7个月下滑。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出,全球需求萎缩的趋势并未改变,外贸形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时,国内私人投资者对经济形势的信心下降,导致私人投资意愿下降。中国经济内忧外患,发展步伐开始放慢,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1%,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9%,总起来,上半年同比增长7.1%,经济有所回暖,但仍然处于低位。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处于波动时期,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制止经济的放慢。 
  另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首先,在过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控制信贷规模的条件下,企业被压抑的正常信贷需求得以释放。另外,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落实,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套支持。 
  为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和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将货币政策定位为“适度宽松”,利率下调,银行信贷规模硬管制取消。结果是中国银行业连续数月出现了信贷高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创下4.58万亿元“天量”信贷增长的历史纪录。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初步报告,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已经达到7.37万亿。这意味着,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将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投放总量。 
  操作风险。在信贷高增长的过程中,为获得更多的贷款项目,各银行之间相互竞争,进而给银行信贷带来严重的操作风险。首先,利益驱动导致银行之间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情况下,各行为获得贷款项目而主动降低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放松信贷审查等情况就可能普遍存在,由此而给银行信贷带来风险。其次,在短时间内发放规模如此巨大的贷款,银行很难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信息调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贷款产生损失的概率增大。最后,贷款审批时存在着的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贷款各个环节存在的违反有关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包括对贷款授权授信、审查审批、贷款程序等制度的执行不力,都将给银行贷款带来巨大风险。 
  贷款的集中性风险。在巨额新增信贷投放中,信贷资金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 
  1.货币政策的经济理论相关经济学理论。费雪货币交易方程式的数学形式为M·V=P·Y,该式中,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这个等式给出了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或者说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学派的理论假定是货币流通速度恒定(古典货币学派),或稳定(现代货币学派)。因此,可以将该公式通过数学微分求导恒等变化后,将等式M·V=P·Y转变成:M′+V′=P′+Y′,即在V′=0(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假设条件下,这个等式就等价于各个变量的变化率相加,其中,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就是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可以推导出: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快于实际GDP增长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如果两者增长速度一致,价格水平就不变。
    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压力分析。首先,当前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报道,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报道,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1%,比上年同期低了4.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9%,比第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总起来,上半年同比增长7.1%。根据费雪货币交易方程式所得出的结论,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实际GDP增长速度。中国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适度”并不好把握,从货币供应量过快的增长速度来看,货币政策已经过于宽松,加之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当前实行的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潜在风险是很大的。其次,根据货币政策多目标制的理论,保增长、控通胀是一对矛盾体。保增长是目前最为首要的任务,在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市场流动性会越来越多。货币过度扩张,复苏路上难以回避通货膨胀。回顾中国经济与政策运行的历史,有一个规律性的特征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当某一年宏观调控政策一放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扩大,当年的经济就像吹起的一个“皮球”迅速膨胀。另外,全球普遍性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央行普遍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经济一旦回暖,通货膨胀的危险即会产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外国过剩的流动性不免会传导中国国内,从而可能会引起中国物价上涨。
  1.关于资产价格泡沫的理论。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理性预期理论认为,金融资产的当前价格取决于经济主体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理性预期将造就资产价格的实际动态过程并使其偏离基础价值。以住房为例,一方面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住房的租金价格就会出现上涨,从而提高了未来收益。另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定是在低利率的水平下形成的,这就降低了贴现率,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资产价格。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收益的多少只是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测,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如果只是以现在的收益和利率来预测未来的收益和利率,结果必将夸大资产的现值即资产价格。 
  2.资产价格滋生风险分析。首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一般特征是低利率、高信贷。国际经验表明,利率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加之流动性充足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高投机性,使得资金流入,从而共同推动资产价格上升。其次,违规放贷的几率增大,违规贷款的潜在数量增加。从银行内部看,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各家商业银行从上到下放贷任务异常繁重,放贷冲动严重,这使得放贷人员可能根本无法顾及国家政策、信贷规定,根本无暇去监管贷款使用用途。 
  1.面对银行风险隐患,银行和监管部门要坚决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在信贷高增长中把控风险。从银行层面来说,银行要将“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