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经济 > 其它相关 >

亚洲国家汇率制度变革教训及启示

时间:2009-07-20 11:4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自从2002年底日本财长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人民币汇率稳不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能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否提高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利益。因此,如何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变压力为动力,就成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从亚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变革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汇率制度变革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努力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新加坡和韩国连续4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的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增速明显加快;60年代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这些国家的快速发展,都获益于稳定的发展环境,包括稳定的汇率制度。而汇率制度改革导致经济发展受挫的尤以日本和泰国最为典型。

  自1949年4月25日起,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支持下,实施振兴日本经济的“道奇计划”,将日元兑美元汇率锁定在1:360水平,这一固定汇率一直实施到1971年,共达22年之久。固定且较低的汇率使得日本企业能够长时期不必担心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据统计,1955-1960年,1961—1965年、1966-1970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分别超过了8%、10%、12%.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产业结构与美国趋同的情况下。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向所有重要工业领域扩展。在这一背景下,日元被迫走上了升值之路。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71年2月。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308,并以此作为基准汇率,可上下浮动2.25%.此后,由于美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元汇率仍继续下滑,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固定汇率。

  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1973年2月美国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日本也只得让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

  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1985年9月,美英法日德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促使日元、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的“广场协议”。此后,日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年均达到5.2%的水平,1995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的最高水平。后来,汇率在1美元兑90-140日元之间波动。

  日本货币升值的结局是导致了日本经济—蹶不振,持续10多年的低迷。

  另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泰国。经过4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后,泰国认为本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也已大大增强,于是放弃了泰国货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比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并在国际投机资本的;中击之下引发了经济和金融危机,为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日本和泰国的汇率制度变革,既给我们带来了教训,也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第一,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不能盲目乐观,而对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危害不可估计太低。日本和泰国都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估计得过高,而对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估计得不足。当时有些日本人士认为,经过战后40年的发展,日本不但在制造业方面已经战胜了美国,在货币领域也挺起了腰板。而且,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政府想借机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进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元的升值。

  第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雷同,是贸易摩擦不可克服的主要原因,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两者之间的产业雷同是主要的原因,这一点在两国的汽车贸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快,谁就能占据主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少数日本企业和机构在盲目乐观情绪的支配下,对未来的发展谋划不足,不仅在欧美国家大量购置房地产,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名画古董。与此相反,美国却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花大力气发展信息产业。最后的结果是,日本持续10多年的经济停滞,而美国是持续10多年的繁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