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文化 > 传统文化 >

舟山群岛“海风画”艺术特色初探

时间:2013-07-15 13:57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舟山“海风画”经过三十多年的艺术苦旅,已形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艺术风格。文章认为舟山“海风画”在创作思想上,坚持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海岛,关爱自然;在创作方法上,画家们实践着一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新境界;在表现语言风格上,追求刚柔并济、雄秀兼备之美,或寓刚健于柔和之中,或寄雄壮于秀润之内;在表现技巧上,他们以中国民族传统画法为根基,同时吸收西画的色彩、构图、透视等。
关键词:舟山“海风画”;艺术特色
   在文化、艺术多元化语境的当下,位于东海之滨的舟山群岛,有一批出生于舟山海岛本土以及长期生活于舟山海岛、迷恋舟山海岛风情的画家,他们以浓郁海岛特色的沙滩、礁石、海浪、渔船、码头、渔民等为创作题材,他们的作品被艺术界以及广大观众称为“海风画”。舟山“海风画”为世人所认识,最初是得益于著名水墨画画家、长江画派创始人之一周韶华1981年7月的舟山采风之行。而把舟山海岛画家群体所创作的画作称之为“海风”的,则是1982年年底杭州画展上,杭州美术界、学院派对来自海岛舟山画家的作品给予的“海风来了……”的戏谑之语。于是,以后舟山美术作品被统一打上了“海风”标签。
这些年,舟山“海风画”频频参加中外各类画展,受到艺术界同行的高度赞赏。舟山“海风画”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多的创作成果以及社会影响,除了以独特的海岛风情为主要描绘对象之外,画家们自身共同的、坚定的艺术思想是更重要的内在动因。本文以舟山“海风画”的一些代表画家为例,着重就舟山“海风画”的艺术观念及艺术特性作一些探讨。
一、在创作思想上,坚持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海岛,关爱自然。
舟山“海风画”的代表画家毛文佐,现为浙江省《人与自然》油画院院士,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毛文佐一直生活在海岛舟山,营造着自己艺术的世界。对“海风画”艺术的执著追求,几十年如一日,从没停止过,舟山群岛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毛文佐来说,大海和油彩已如影相随,油画和生活已溶在了一起,用心灵和生命画画,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宁静。他说:“我生在海岛,长在海岛,只有岛上的一切才能构成我所热爱的艺术。”毛文佐曾在一篇《说说边缘》的文章里这样写到: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远离大城市,边缘海岛上的油画家来说,从从容容画些画。虽然所处“边缘”,其实“边缘”的空气更清新,观念更纯洁,事业更神圣,“边缘”也应该是一片净土。正因为毛文佐有海岸线一样辽远绵绵的情怀,坚守着“边缘”的海岛,以海岛为题,不断创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如1991年作品《在海平线上北伦港纪实》入选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获浙江省银奖;1994作品《如歌的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浙江省银奖;1999作品《大海与铁猫》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浙江省银奖; 2003作品《大海丰碑》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出版有《毛文佐油画专辑》。
再如徐锋,1963年出生于浙江定海,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舟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舟山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舟山书画院副院长。这个土生土长的海岛画家,近年来不断有佳作得到画坛大家们赞赏,这不仅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是与他关注海岛,关爱自然的创作思想有直接关系。徐锋在《我的学画历程》一文中这样写到:舟山独特的地域特色,海洋环境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在《风行海上徐锋水墨作品集》序言中是这样说徐锋的:“徐锋生于舟山,长于舟山,与岛相喁,与海相拥,日夕相逐,四时相依,涛声不息于耳,舟楫不绝于目,故其绘画以海山为题,十数年如一日,不离不弃,不怨不悔,沉醉不已,不计其余。”并称“画海岛者徐锋,海岛之子也”。
二、在创作方法上,画家们实践着一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新境界。
现代绘画大师傅抱石说过:“中国绘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实对、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通过主观的加工(迁想妙得、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从而统一地有机地创造性地体现物象(传神、气韵生动)。”舟山“海风画”的画家们他们以如实的海岛为题材,把自己对大海、渔村的感悟融入于画面之中,不断创新艺术手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海风”画法。
如毛文佐,以擅画海浪著称,他常把大海的辽阔,海水的激情,礁石的坚硬融汇在一个画面里,表现他对大海、对生命、对人与自然的深切关注和严肃思考。毛文佐对于绘画的形式及构图有着天生的敏感,在繁复又密密麻麻海岩礁石的勾勒中,有着极强的控制和驾驭能力,继承传统又自出机杼,在他的海风画作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打动你,有一种境界和神韵在里面。如他的画于1995年的《激浪》,观者仿佛从画面上聆听到的是一首对生命力与大自然造化之伟力的交响曲。
同样以画海著称的海岛年轻画家徐锋在《我的学画历程》一文中对自己画海的体念有这样一句话,他认为:海的表现手法在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技法上很少有可借鉴的地方,只有靠自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积累创作经验,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表现海的手法。……画面要有感情,通过对景物的塑造,气氛的营造,加入自己的感受,再创造出画面的意境,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观众。(《风行海上徐锋水墨作品集》,第92页)。如徐锋的作品《石岛春晓》(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美术作品展。在画面的构图上他采用了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的方法,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海岛的景象,云雾缭绕,一排排小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很壮观,创造了一种现实与理想结合的新景象。
三、在表现语言风格上,他们追求刚柔并济、雄秀兼备之美,或寓刚健于柔和之中,或寄雄壮于秀润之内。
 如舟山“海风画”的领军人物王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一至四届常务理事,浙江画院首批特聘画师,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舟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作品《海山图》,1987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是虚空,不识人间烟火;而海岛的特点是真实的人间,渔民、生命和大自然的抗争。画家很好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处理。整体是具象的,重在表现意象;天空用黑色,中间留一道亮光,在画面上还有云雾、几条小帆船和海浪等,这些都表现出大海不可抗拒的力量。
现任舟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敏杰,他的画作常给人以一种远离城市喧嚣,心底宁静之感。如他一组《东福山印象》作品,静静的小岛,静静的渔船,静静的大海,表达出他对这个海洋世界的理解。其中《东福山记忆.暖光》,画面上阳光暖暖地,懒散地铺向海岛的礁石、海滩;作品《东福山.微风》,静谧的礁石在微浪的洗沐下,格外沉静,似乎失去了往日狰狞的面目;作品《东福山.暮霭》,一天劳作后的海岛显得多么静谧。再如徐锋的《轻风》作品,天有那么高又那么蓝,海水是那么蓝,又那么辽远,轻风下,蓝天海水相融于一起,画面显得高洁而清新。
其四,在表现技巧上,他们以中国民族传统画法为根基,同时吸收西画的色彩、构图、透视等。
特别是他们学习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体现具有地域的民族精神。舟山“海风画”的画家们他们本着强烈的责任感,在继承传统绘画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认识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技法,把当代多种艺术的某些元素加以揉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他们以其独特性和开拓性使舟山“海风画”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中国的艺术界。
 如徐锋作品《小船回家了》(2003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夕阳下一艘艘劳作了一天的小船欢快地驶向回家的方向。在构图上画家采用了重复构成的方法,色彩的应用上有冷暖对比的倾向,近处的海和远处的山是冷色调,而晚霞的余光照在小船上和远处的天空是暖色,给人以欢乐的感觉。总体上吸收了西洋画的构图和色彩的特点。
青年画家余王波,现任舟山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他的作品《石岛》,表现的是一排排房屋依山而建和海边的小船,在技法上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的一些特点。这是一张水彩画,一般来说我们画水彩用的是水彩纸,而他采用的材质是卡纸,卡纸质地细滑、很光滑,使色彩和形象更好地在画面上流动,画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为一个新的画风而言,舟山“海风画”由于发展的历史较短,其艺术观念、技巧等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但由于其所处的海洋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画家们孜孜以求的创作精神,使得舟山“海风画”具有了有别其它地方的海岛地域文化特色,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系2011年舟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01040):《舟山“海风画”艺术特色及地域海洋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锋.风行海上徐锋水墨作品集[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1).
[2]朱德华.2009中国画坛百家徐锋[M].苏州市:古吴轩出版社,2010(03).
[3]王敏杰.浙江美术家画库王敏杰[M].杭州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02).
[5] 范达明.“边缘人”的蓝色的梦——毛文佐的海景画及其他[J].艺术博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