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工学 > 环境工程 >

“碧水蓝天行动”

时间:2009-07-21 10:58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武汉市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而青山区则是武汉市的重工业心脏,这里集聚着武钢、武石化、青山热电厂等一大批重化工企业。大气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三废”的处理和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比其他城区要艰难得多。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压力越来越大这个矛盾问题,青山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坚持生态经济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走生态经济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不懈努力,昔日的“重污染区”,今天正呈现青山绿水的亮丽面目,成为国家环保产业基地之一。

以废治废环保产业崛起

就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生产过程末端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生态恶化难以遏制。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友好、“物尽其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环境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一种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化工业集聚的青山区是重污染源的产生地,单就固体废弃物来说,每年产生量为749.68万吨,占武汉全市产生总量的63.3%。仅武钢在2000年就产生工业废渣550万吨,含铁尘泥55万吨,其他尘泥6万吨,废酸1.2万吨,可燃性气体130亿立方米;青山热电厂和武钢自备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也有60多万吨。
针对这种现实,青山区有的企业家说:“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从这些话语中,可见青山的企业家们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对“三废”污染防治及利用的紧迫感和辨证认识。在他们的眼中废物就是财富。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们从困难中找办法,在环境的挑战中出思路。
近2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青山区委、区政府依托辖区内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推动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可喜成果。
1、环保产业因治废而生。
为治理企业的废物污染,青山区先后开发和引进了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主导产品的环保企业,如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冶金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青山区北湖铁联矿业有限公司等,衍生了硫酸、盐酸、能量、粉煤灰、冶金渣等多条工业生态链条,重点实施了钢渣、磁性材料、粉煤灰、铁渣、碱渣等资源深度开发项目,形成了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烟气脱硫治理技术及设备两大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领域,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青山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区专兼营环保企业140多户,到2005年底,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全口径入库税收3.25亿元,同比增长20.37%。2004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到459.41万吨,其中冶金固废346.18万吨、粉煤灰60.93万吨。武钢废气年处理量达到10761634万标立方米,武汉石化废气利用率达到100%,青山热电厂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32%。
2、大力推广应用再生节能建材。
建筑材料的改革创新节能,一直是青山区委、区政府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全区严格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广应用再生节能建材。积极支持以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为核心组建春笋新型墙体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它已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新型墙体集团。它的原料是青山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其粉煤灰从电厂的管道直通到“春笋”的生产车间。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压砖机,每年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28万立方米,粉煤灰砖8000万块,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8万立方米,彩色路面砖20万立方米,石灰5万吨。这里是国家利用粉煤灰最大的生产技术应用中心和国家建材局科技开发中心的中试基地。该公司凭着可靠的质量和信誉,在国内独领风骚,产品畅销湖北、广东、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区,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销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主导产品“春笋”牌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中南地区唯一获得部优称号的产品,“春笋”牌高强粉煤灰砖荣获国家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
青山区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太阳能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了新型墙材发展,混凝土多孔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材占全区墙材总量的比重已达到71.3%。2002年开工建设的绿景苑小区,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62项新技术,总建筑面积达到10.72万平方米,每年节电30万度,节水1.8万吨,成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武汉市建筑节能示范小区。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绿景苑小区参观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3、积极倡导清洁生产。
青山区委、区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一面将固体废弃物变成各种环保新产品,一面抓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大气和工业“三废”的污染。
在青山江边的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车间整洁,60米高的尾气排放塔上鸟儿嬉戏飞翔,人们印象中一般工厂烟囱中的浓浓黑烟和刺鼻的气味,在这里既看不到也闻不到。他们进行清洁生产的做法是:
首先是把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对最终排放的“三废”再进行处理。二是采用新工艺,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减少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采用“氨吸法”,使排空的尾气净化率达到90%以上,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对废物循环利用,对没有污染的冷却水系统循环率达到95%以上;对化工生产中的废渣,提取含铁量大于55%的铁精矿,年产18000吨;通过对废气吸收,年产6000吨亚硫酸氢铵;对副产品热能,建起1500千瓦的余热发电装置,每年发电750万度。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仅这些每年创经济效益几百万元。
加快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基地
青山区以废治废,发展循环经济的尝试和探索,得到武汉市、湖北省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以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为组长的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年7月1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要求以青山为核心区,武汉市为发展区,辐射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脱硫技术与设备两个主导产业。5年来,在建设青山核心区实践中,正逐步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武汉特色的环保产业基地发展之路,为全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1、形成一区多园。
以总开发面积1000亩为基地的环保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主要是引进烟气除尘设备制造、污水处理、“三废”资源利用和新材料开发项目,调整存量资产,建成集科研、开发、投资、生产、展示和信息交流为一体、功能齐全的国家级环保高科技示范园。以环保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为企业提供公共、邮政、人才交流、项目申报等服务;以环保机电、环保化工、矿棉工业园为依托,以街道小环保产业为辐射,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区多园”多轮齐转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2、拉长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
他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由“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闭环物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进行纵向纵深开拓,提升和优化固废资源的利用。重点将钢渣、粉煤灰、氧化铁皮以及硫酸、盐酸等工业生态产业链雏形强化、放大、形成规模,使工业生态链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