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工学 > 工程建筑 >

隧道洞口部位滑坡坍塌整治

时间:2012-10-15 13:48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以仙神河隧道左线洞口滑坡坍塌为例,叙述单跨、浅埋、偏压和不利施工条件下隧道洞口滑坡坍塌整治的经过,分析了滑坡坍塌的成因,从现场坍塌后的边、仰坡稳定情况,提出了综合整治办法,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对整治效果做出评估,并结合实例提出隧道洞口部位滑坡坍塌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隧道  洞口部位  滑坡坍塌整治  预防措施
引言
我国山地、丘陵和高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9%,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隧道工程发展迅猛,大跨度、短长隧道往往伴随着地质不良,带有浅埋、偏压、围岩构造复杂等方面的特点,导致洞口部位经常出现滑坡坍塌现象,塌方容易堵塞洞口,不仅增加洞口处理难度,而且影响整个隧道的正常施工,从而造成延误工期、施工困难、经济受损,有时甚至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本文通过对单跨双车道洞口坍塌整治处理的描述,归纳出一些施工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可供同类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1  工程概况
仙神河隧道左线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单向分离式隧道,全长1306m,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山区,穿越的岩层主为寒武中统薄层灰岩、页岩,岩层产状平缓,节理较发育,最大埋深262m,最薄覆盖层17m。进出口为Ⅱ类浅埋偏压段,岩体为强风化灰岩、页岩,呈碎石松散结构,垂直节理发育,呈张开~微张,稳定性较差,洞口边坡、仰坡有少量植被覆盖。
隧道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内,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
隧道于从出口端独头掘进,开工前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洞口边、仰坡的防护,清除了洞口上方的灌木及山坡危石等,喷混凝土封闭岩面,使用2.5m长的Ф22砂浆锚杆间距150×150cm进行锚固。隧道由出口向内掘进3米,下午3时左右起天气突变开始降雨,晚7时雨停,紧邻隧道洞口9m处桥台开挖放炮,随之隧道洞口处仰坡发生单侧滑坡坍塌,造成洞口被埋,便道堵塞,隧道施工及桥台施工延误。
2  坍塌成因分析和防止继续坍塌措施
洞口滑坡坍塌发生后,经现场调研分析,产生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雨水、风沙长期侵蚀导致岩体风化,产生垂直、倾斜裂隙,虽按设计进行了防护,使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裂隙发育,裂隙中存在较多雨水并不断渗入,其内摩擦阻力大大降低;离隧道洞口较近的多次爆破施工使洞口岩体产生较大的振动,致使仰坡岩体失衡。为防止坍塌岩体上部及另一侧边坡继续坍塌,减弱岩体单侧偏压力,及时采用设计方案清除了危石并加大喷射混凝土面积和厚度,封闭了坍塌岩面;增加了洞口排水系统;提高了洞口边、仰坡不稳定因素的观测频率;有针对性地加强洞口附近工程的施工控制;停止了洞口附近的工程的爆破施工。经观察,隧道左侧边坡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小裂纹,说明洞口边坡岩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继续发生滑坡坍塌的可能。
3  整治措施
(1)进行监控测量,检查、复合洞口里程、中线标高、边坡、 仰坡及其长度,提出设计变更,使原明洞长度由3m增至5m。
(2)在已发生坍塌一侧采用BLOCK网紧贴岩面进行防护,并用Ф22砂浆锚杆固定,锚杆长3.0m,间距1.5×1.5m,离洞顶6.5米处再增设一道水平的BLOCK防护网,采用Ф22砂浆锚杆固定。
(3)观测边坡可能再次发生滑坡坍塌的面积及其滑动层的厚度,发现未发生滑坡坍塌一侧滑动层最大厚度达1.4m,面积约54㎡,无需使用抗滑桩,在变更中提出使用3.0mФ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0×1.0m进行锚固并在原喷射混凝土面挂设Ф6钢筋网,网格间距15×15cm,钢筋网与锚杆焊接牢固,继续加喷C20混凝土140㎡厚5cm。
 
(4)在洞顶上方及滑动层上方2m处增设横纵向排水沟各一条,使雨水能顺利排出,减少雨水对仰坡冲刷及雨水的侵渗作用。
(5)清除洞口虚渣,采用短进尺弱爆破进行暗洞开挖,每循环均按偏压设计加强支护,当开挖支护累计进尺达8m时停止开挖,进行明洞施工,采用型钢拱架支撑,同锚杆、钢筋网固定连接,喷射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模板采用整体定型台车,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完成明洞5m及暗洞3m的衬砌,并进行养护,施工中加强对边、仰坡的观测。
(6)当明洞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50%的设计强度时施作明洞防水层,并与边坡、仰坡连接良好,封闭严密,并及时施作明洞回填,加强洞口边坡、仰坡稳定系数。
(7)完成洞门施工。
(8)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钻孔、装药、爆破、清渣、支护、衬砌等各工序有节奏跟进,确保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同时加强洞口段围岩监测,避免不利因素再次造成坍塌。
4  整治效果
通过隧道洞口K1+305处监控量测,对拱顶下沉量、周边收敛量、锚杆拉拔力试验(无损试验,拉拔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评估,洞口围岩的变形量较小,逐渐趋于稳定,没有出现异常变化,所有量测数据日变化量都在量测控制的范围之内,围岩总位移量比较小,围岩稳定性较好,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将不会影响洞口围岩及边坡的稳定性。
5  预防措施
通过以往工作经历并结合此次隧道洞口滑坡坍塌整治措施的描述,为有效的防止其它类似坍塌事故的发生,在此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供广大同行借鉴、参考。
(1)为防止因水的作用而出现滑坡坍塌,在隧道开挖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排出雨水或岩土内的渗水。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开降雨期和冰雪融化期,在严寒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边坡、仰坡的放线,并自上而下逐级进行开挖,不得采用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的方法。
(3)在开挖洞口处的岩土时,应首先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产生坍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岩石地层在开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爆破后产生的松动石块,土质地段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以防止开挖中出现危险。
(4)隧道洞口土石方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方法开挖边、仰坡,以防止振动过大而造成洞口滑坡坍塌;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的稳定性,如果出现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开挖的土石方应当堆放在合适的位置,不得弃放在危害边、仰坡稳定的地点,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的开挖一并完成。
(5)洞门端墙处土石方的开挖,应根据地层的稳定程度、洞口施工、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合理地选择施工时机、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
(6)经观测,边、仰坡存在滑动层时,若厚度及面积不大时,可采用堆码土袋或石笼等方法进行加固,坡脚不宜大面积开挖,也可采用在其表面布设锚杆加固,锚杆的方向应垂直于滑动面,锚杆深度应穿过滑动层,并深入稳定层内,锚固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当滑动层厚度、面积较大时,可采用抗滑基桩,抗滑基桩的深度、直径、间距及布设位置应通过实际滑动层的面积、厚度和摩擦系数等确定。当抗滑基桩施工完毕后,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坡脚。
6  结束语
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工程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施工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及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地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才能更有效的防止隧道坍塌等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