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心理学类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2-08-14 10:14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人对健康的定义也在不停的转换。本文将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学策略

    社会飞速发展,学校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前进。当前,我国的学校工作中,依然存在德育与智育教育不平衡的情况,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早已无法满足对学生的教育需求。教育界有呼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优化整合,探索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一、整合教学的思想误区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有不少教学者将心理健康问题同思想品德问题盲目混为一谈, 不了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学科联系。直接影响问题的处理过程和结果,时常发生把心理健康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进行处理,或者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这些情况都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应准确认识二者,不夸大作用不偏离正常轨道。
二、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中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运用有关心理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德育,广义的定义是指带有既定目的、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进行施压影响。广义的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社会德育。狭义的定义特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主体依据既定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主体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影响,使受教育主体形成社会所需要品德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是以心理学与教育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后者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思想政治原理为理论依据。如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必能发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育作用最大化的发挥,更好的迎合教育需求。
三、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育专业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前进的基石,只有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学生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展开。
(二)准确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教师应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有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二者整合教学。准确是应用,可以有效规避心理健康问题政治化和道德化,德育问题心理健康化。无论何种问题,如果不对教育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正,教育就无法成功,甚至会完全偏离的教育中心问题。教师必须清楚一点,就是两种教育方法二者之间是无法相互代替使用的。这是因为二者所面对的教育主体并不是同一群体,通常情况下是各司其职。在教学中应该二者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准确的使用。
(三)准确识别心理健康问题与品德问题
    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品德问题,要认真进行区分。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品德问题还是比较好区分与处理的。相比单一的某一问题,对心理健康问题和品德问题共同出现的情况,在教育与处理过程中就要复杂的多。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同时出现,就意味着教师要同时处理两个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二者之间都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是德育问题导致心理问题,也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德育问题,还有可能是外部突发消极事件的干扰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快速变化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过程中更为细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更为专业的努力。
(四)以心理健康教育支援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使用。有效利用心理健康知识,支援德育工作,在学校和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在校园中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中学生集体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从学生方面抓起,对心理健康问题合理认知,可以更好的促进德育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背景基础,而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先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只有中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和悦纳自己,顺利地与人交往,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之相反,如一个学生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或者灰色心理状态,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交往障碍,随之就失去了德育教育最基本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扩充与完善德育工作所需目标与内容。特别是我国转型期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变化,中学生的心理动荡进一步加剧, 这一代的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与社会适应问题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在新时期中,表现出中学生心
理问题,表现在忧郁、狭隘、嫉妒、恐怖、敏感、自卑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工作能够解决的, 这就对要求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必须涉及心理健康教育, 以心理健康教育支援德育工作的不足。
(五)以德育引导心理健康教育
    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德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以德育观念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德育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能脱离德育而独立存在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更加不能违背德育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技术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工作主体,是受自身道德意识制约的。这也说明,教师本身必须心理健康,拥有鲜明的道德素养和心理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缺乏道德观或者过于坚持道德观念的中学生不在少数,才对这种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将德育作为引导是必然的。
四、整合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学生教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使用,是最优整合方案。无论是的心理健康,还是德育都是全面培养中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由于二者的交叉部分较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整合是教育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对二者进行整合,可将中学生的人格培养作为切入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完整人格的塑造,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情操健全人格。二者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实践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利用这样一点,进行整合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关心学生发展,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有都有的共同目标。但是由于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又不能盲目的将二者混为一谈。作为教育者,应充分的认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其的优势最大化发挥,优化二者整合教学,更好的创新完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杜红.浅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整合[J].云南电大学报,2011,(02)
[2]胡炀,冯文全.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3]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  
[4]毛春梅.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