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教育理论 >

学校暗示教育作用及系统构建

时间:2010-08-04 16:43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作者:金天斌   
  [摘要]暗示教育是采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具有意会与警醒、约束与鞭策、感染与认同、内化与觉悟的作用。学校需要有意地构建良好的印象系统、舆论系统、示范系眈、环境系统,从各个角度发挥暗示教育的作用。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德育;暗示教育;承德博骏双语学校
  
  暗示教育是以暗示为主要方式或手段的教育。学校的暗示教育是区别于“显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存在的,可以称为“隐性教育”或“潜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所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下的学校,积极的暗示教育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施的,其作用也是无处不达、无时不显、无人不化的。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试图从暗示教育的特征、作用和实践三个层面作一探讨。
  
  一、学校暗示教育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暗示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织与统一
  如何理解二者的交织和统一呢?首先,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以无意识活动为基础的,都是建立在无意识活动之上的。其次,人的两种意识始终是交织进行的。人的整个思维世界中不可能全部是有意识活动或无意识活动,也不可能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完全进行有意识活动,而另一段时间进行无意识活动。再次,暗示者与被暗示者之间可以呈现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位置转换。暗示与被暗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施动与受动的关系,可以呈现多种状态:一是实施有意识的暗示,获得有意识接受;二是实施有意识暗示,获得无意识接受;三是实施无意识的暗示,获得有意识接受;四是实施无意识的暗示,获得无意识的接受。
  许多有意识的行为,重复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化为无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相应地,对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经过有意识地引导、矫正、稳定与强化,也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相反的无意识行为——习惯的改变。
  
  (二)理性和非理性的并存与融合
  暗示既然属于一种思维现象,属于一种心理活动,那么就必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差异。某些暗示是理性化的,是实施者经过精心构思,按预定计划和步骤,在特定环境中实施的;而某些暗示是属于非理性的,是实施者无目的、无计划、无明确对象、无严密程序,随时、随处实施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二者正如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始终交织与统一一样,融合于人的整个思维过程中。
  
  (三)动机的稳定性和目标的模糊性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暗示教育有其自身的动机和目标。暗示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不断促进学生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质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情感道德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这一动机不仅覆盖于学校所有的暗示教育活动,而且贯穿于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然而,暗示教育却很难为其各个阶段和过程确定清晰的教育目标,具有宏观性和模糊性。如,一场演出、一次画展、一面墙报,你不可能设计出各自清晰的目标,但目标的宏观性和模糊性不等于目标的茫然和盲目。
  
  (四)期望的迟效性和行为的持久性
  既然暗示教育主要作用于对象的无意识活动,那么就不可能寄希望于一项活动、一次会议、一面墙报,这一点吻合于教育的周期性和迟效性的特点。有些暗示行为不仅不能立竿见影,而且会迟于暗示实施后的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若干年。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程序性、—致性、连续性非常强的综合工程,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就赋予暗示行为持久性的特点,学校不能因为一项活动没有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否定其作用。
  
  二、学校暗示教育的作用
  
  (一)意会与警醒
  暗示教育所采取的手段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含蓄性、潜隐性,它的教育效果不会像课堂教学、大会报告那样明确、显著、及时,更多是表现为一种间接和委婉的示意和启示,使暗示对象体会其中的意图。一次,马克思在给女儿劳拉法格的回信中,针对女儿信中流露的骄傲情绪讲了一则阿拉伯寓言:湍急的河上有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 “你学过外语吗?”“没有。”又问:“你研究过历史吗?”“没有。”哲学家摇摇头说:“那么你失去了一半生命。”接着又问:“你学过数学吗?”回答还是“没有”。哲学家说:“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船掀翻了。船夫喊着问:“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劳拉法格看完信,沉思良久,深受启示,懂得了任何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理由。
  警醒性作用是通过某种直接、明了的暗示,给暗示对象以警示、告诫、劝勉,使人即刻清楚暗示信息所蕴含的意图,而作出积极反应。承德博骏双语学校校园内,随处可见“整洁是律、宁静为美”“轻声慢步、共创宁静”等标语,这对师生们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意会性作用与警醒性作用虽然都在于给人以提示,但前者含蓄,后者明了;前者委婉,后者直白;前者体现为启发性和诱导性,后者则体现为指令性和强制性。
  
  (二)约束与鞭策
  暗示的约束性作用是通过媒体,意会或警告对象不准实施某种行为,具有限制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如:组织学生到街道、公园捡垃圾,直接作用是参加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然而其暗示作用还在于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道德习惯。鞭策性作用正好与约束性作用相反,它是通过暗示手段,鼓励暗示对象积极、踊跃地去实施某种行为,具有鼓动性、激励性和勉强性。承德博骏双语学校开展了“生活三好”“行止三好”“礼仪三好”“艺术三好”等系列“三好”活动,每日课间操有小学的“夸夸我班的好孩子”、中学的“畅谈理想”等活动,这些活动的直接作用是评优、树标,但更主要的作用则是鼓舞、激励、督促全体同学见贤思齐、自强进步。
(三)感染与认同
  感染是通过暗示而引起暗示对象的情绪改变和心理反应,产生情绪共振、心理共鸣。但由于感染是非理性的,因此这种效果具有不稳定性。如果暗示行为沿着同一方向延续下去,亦可能稳定,并内化为一种意识和思想;如果暗示行为不能沿着同一方向实施,或者间断,其效果必然逐渐消退。认同是在情绪共振、心理共鸣基础上,把情绪性、非理性的心理效果稳定、升华为意识、观念转变的理性的过程。这种效果需要一系列同一目标、同一方向的暗示行为不间断地实施与强化,使暗示对象的情感、心理、意识产生由感染而认可、经内化而升华。
  承德博骏双语学校曾针对学生乱花钱、吃零食的现象,开展“向零食说NO”的主题教育活动:第一,围绕学生吃零食的相关问题组织全校学生调查(现身、现场、网络、书刊),了解现状,引起触动和感染;第二,利用各种会议进行研讨,正面说理、明确观点、统一舆论,引导理性升华;第三,由学生会发出倡议,举行全校学生“向零食说NO”的签字仪式,以营造氛围,稳定、强化理性认识,引发认同;第四,人人拟定“履行承诺、从我做起”的宣言,在会上宣读,并布置主题墙报,以自我鞭策、自我强化;第五,完善制度,加大督导力度,以巩固成果,养成习惯,形成风气。这些活动环环相扣、张驰适度,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四)内化与觉悟
  感染、认同与内化、觉悟,虽然都属于心理活动,但从其心理活动的进程和层次上看,却属于两个阶段。前者带有偶然性,后者带有必然性;前者侧重强调暗示行为、现象外部因素的作用,后者则强调暗示对象自身内部因素的变化。
  内化是指暗示行为在对暗示对象产生意会、警醒,约束、鞭策,感染、认同等作用的基础上,引起暗示对象内心世界的主观变化。这种变化和改变是一种缓慢的、渐进的、持续的、顺其自然的过程。觉悟是指人的情感、意识、思想、道德等修养,达到了在不受外部条件影响下就能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强化、自我完善的境界。
  内化与觉悟,虽同属心理活动的高层次,但其仍有差异,“内化”仍然体现为一种演绎、一种过程;“觉悟”则是一种状态、一种结果,也是包括暗示教育在内的学校全部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暗示教育系统的构建
  
  学校暗示教育不仅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于学校管理、后勤服务之中。这需要学校构建完善暗示教育系统,以充分发挥暗示教育的作用。
  
  (一)印象系统
  这里所及“印象”,仅指捷足先登、先人为主的“第一印象”。因为任何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都具有先人性、永久性、难以覆盏性。学生第一次入学,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班主任的第一次谈话或第一次班会、任课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类暗示的作用,加强自身的情感、道德、人格修养,为学生树立好“第一印象”,或者以抽象的信息给学生以理念的启迪,或者以形象的美感给学生以价值的引导。
  
  (二)舆论系统
  口径一致的舆论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引导力量、改造力量、凝聚力量,它可以使人们改变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可以把一个正常运转的团体导向混乱,也可以给濒于崩溃的事物注入生机而使其富有希望。此类现象在学校管理中不乏其例,一位教师对某学生失去了信心,并斥责其“无可救药”,其他所有教师也都认为他“没有希望”。结果,该生真的认为自己不行,丧失自信,自暴自弃,最后成了不可挽回的问题学生。其原因就在于一致性舆论的高压,使他的自信遭到了冲击和毁灭。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学校舆论暗示体系的建设。一是倡导积极向上、健康的舆论,构成良性的舆论暗示,杜绝低级趣味、消极腐朽的舆论,清除舆论垃圾和精神污染。二是寻求良性暗示口径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口径的一致性,教师与家长教育口径的一致性。三是寻求舆论暗示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如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文字的、图像的,形象的、抽象的……
  
  (三)示范系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儿童,榜样是他们学习做人的模特,他们会全身心地去模仿;对于真伪、善恶、荣辱界限茫然,标准模糊的少年,榜样会为他们提供明晰的标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辨析能力,但仍缺乏自信和理想的青年,榜样的暗示会点燃他们理想的火炬,坚定其信念,在其世界观形成和定型的过程中发挥推进器的作用。
  承德博骏双语学校从三个方面实施示范性暗示教育。一是培养领导、教师的示范意识,树立“没有典型就不是健全教育”的思想,要求干部、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培养身边看得见、听得到、信得过的典型。如,教工系列的“首席教师”“十项标兵”“名师集锦”,学生的“系列三好”“群星璀璨”等。二是广纳博采,有针对性地引进社会典型,使之形成一个多侧面、立体化的示范教育体系。三是加强全体教职工自身的示范建设,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的崇拜者,是富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格健全的完美形象。
  
  (四)环境系统
  承德博骏双语学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环境暗示系统。
  一是环境优化。几年来,学校完成道路、场地硬化近12000平方米;栽植树木600多株、近加种。花卉20多种,校园内傲杨参天,淑柳扶风,碧桃迎春,藤萝滴翠,百花飞红,为学生营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文化。笔者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让学校的所有空间、事物都成为积极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递者,让每朵花都会微笑,每棵小树都会招手,每块绿地都展示坦诚,每条甬道都懂得清洁,每堵墙都会说话。我们规划、创建了“十二个主题文化”,包括“理念”“道德”“规范”“安全”“蒙学”“艺术”“生活教育”“饮食科学”“校园生活”等;实施班级“五角”建设,即“英语角”“国学角”“艺术角”“图书角”“班务角”;建设三个“主题园”:占地1300平方米的英语主题公园——英语乐园、体育健身乐园和儿童娱乐场。三是全位功能化。所谓“功能化”是指教育功能化,即让学校的所有空间都具有课堂和讲台的功能;让所有事物都发挥动态教师或静态教师的功能;让所有岗位的工作都成为教育,使教育功能渗透到学生的起居、作息、餐饮、交往、娱乐、交易等一切生活环节;让所有学生的活动都成为课程,发挥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不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