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谈会议报道标题新写刍议

时间:2010-01-25 09:4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 会议报道的新写改变了旧写的窠臼,重视“实感”、“形式”、“细节”,具有真情美、动态美、细节美、角度美,同时介绍新写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会议报道标题新写

  AbstractThe new writing of the conference reporting changes the mode of the old writing, emphasizes the feeling, form and details, besides the ways of the new writing are recommended.
  Key words the conference reportingtitlethe new writing
  
  一、旧写和新写之别
  
   1.旧写重导向,新写谈实感
   [旧写]《书写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
   旧写的标题多以“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以“颂扬、号召、引导”为主要形式,突出会议的作用和成绩。
   [新写]“赶考”2007(南方周末.2007年3月15日)
   新写的标题充满真实的感受,通过“赶考”二字,使读者联想起特定的历史典故,获得历史的触感,感受“两会”的历史深度。
  2.旧写展内容,新写重形式
  旧写的标题大多以浓缩新闻内容为主,直接展现新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让读者知晓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旧写]会议分组讨论(引)
  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主)
  单纯地注重内容,往往流于枯燥。标题新写更要求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于内容多半在副题中展现,所以主题更加注重形式:
  [新写] 温总理开场白情动全场。(大公报.2007年3月17日)
   此题虽未谈及温总理的说话内容,但足以吸引读者。
   3.旧写括全局,新写蕴细节
   [旧写]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 30件集体提案畅议国计民生
  旧写的标题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视野广、有高度,讲究高屋建瓴的语态,以表现群体为主,写作上多用“大”、“全”、“放”的笔法。
  [新写]总理请柬 巴掌大小(金羊网.2007年3月16日)
  新写的标题从微观入手,重视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写作上好用“收”、“敛”、“凝”的笔法。
   总体来说,“新写”比“旧写”更加具有亲和力与美的表现力,易为读者认同。下面我们来看新写之特点。
  
   二、新写之四美
  
  1.真情美
   [例1] “把两会纪念封带给我的孩子”(中国妇女报.2007年3月16日)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法官尚秀云购买两会纪念封和纪念邮票给“她亲自判的少年犯”,这则标题正是紧扣这个“情感亮点”,以一句“我的孩子”,把法官妈妈和少年犯之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会信封”成为情感的巧妙载体,点明主题,动人心弦,这就是情感元素的作用。
   2.动态美
   把会议看成“动”的,还是“静”的,直接关乎标题制作的效果。如把会议看成“静”的,标题往往是这样:
   [例2](副)某某会议作出决议
   (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这样写不是不好,但要看报纸的性质。比如党报,当然要庄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但这样的标题有缺点:动感不强。在报道会议时,要敢在“动”字上做文章。
   [例3]记者招待会上细述和谐世界 纵论国际热点
   这则标题并未简单写道:某某“发言”、某某“演说”,而是用了“纵论”一词,“动”的境界就全出来了。会议报道标题的写作,更要发扬推敲精神,在动词使用上下功夫,都可以增添标题的艺术神韵。

   3.细节美
   打个比方,找细节,等于把眼睛变成考古用的探铲,细细敲、挖、探、抠。会议是座富矿,只有从细节入笔,才能掘到丰厚的宝藏。
   [例4]政府工作报告改了33处(新华社2007年3月12日)
   记者细致到什么程度?把改动处的数字都“发掘”出来了。32处改动,实际上不是小事,因为它反映了政府对关乎民生大计的工作报告的重视程度。
   所以,会议报道标题要出彩,第一,往细里“挖”。记者在会议所见所闻,小到一盆花,一张纸,都可以“海纳百川”。第二,找“有意味”的细节。与会议有关的细节很多,但只有其中的一些细节,真正体现了会议的主题,切合了时代的风貌。我们要找的,正是这种有“大意味”、大境界的细节。
  4.角度美
  [例5] “请温爷爷放心,我更有信心和别人比明天”
   ——北京农民工子弟眼中的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网2007年3月6日)
   这则标题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十分生动,而且语句也精炼,寥寥一句,把握住了新闻的主旨。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写孩子眼中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达农民工子弟对温总理关爱的感动,让人读来倍感新颖。
  会议报道标题写作的角度,如入小角度切入得当,更能贴近读者的内心。
  
  三、新写之五法
  
   1.巧用副词
   副词一般是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多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时间、程度、范围、肯定否定或情态、证据。它能使得字句在精简的空间里更加散发出光彩。
  [例6]外长动情说梦想[北京青年报.2007年3月7日]
  “说梦想”只是一个陈述式的动词词组,前面加上“动情”二字,构成副词修饰,一下使得“外长”这个严肃、庄重的冷色调的词染上了情感的色彩,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2.善用宾语
  [例7] 提问中国[北京青年报.2007年3月5日摄影报道]
  “提问”二字落地有声,“中国”作为“提问”这个动词的所指对象,不是特指,而是泛指,具有恢宏的气势,彰显力度之美,承托起“提问”的高度,从侧面勾勒出两会作为全国性会议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计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宾语的出色在于“错位”,本来一般不出现在动词谓语后的,现在出现了,故能扣人心弦,夺人耳目。
  3.活用方言
  [例8]四川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巴适”
   “巴适”是一句地道的成都话(重庆也有这样的说法),这个词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有安逸,舒服,很好,让人很满意等。由于《华西都市报》面向的就是四川读者,运用乡音来做标题,十分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象这样把方言引入标题的做法,在地方报纸报道全国性会议时较为常用。
  4.引用诗歌
  诗歌的好处自不赘言,它庄重、文雅的艺术形式,比较符合会议的特质,同时又比一般公文式的会议标题随和、亲切,所以特别受到一些大报的青睐。
  随意举几则:
  和气聚民意 春雨润民生 (光明日报.2007年3月4日)
  韶华满眼新 大地已回春 (人民日报.2007年3月4日)
  生生不息 国脉传承 (光明日报.2007年3月3日)
  这些标题都传神而生动地反映出“两会”对中国的影响,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内涵,读来琅琅上口、意气风发,符合大报的气质与读者的口味。
  所以,运用诗歌,对于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大报纸来说,既突出了导向性和庄重性,又增强了文化内涵和形式美感,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对于地方报纸(尤其是受众范围不广的小报)来说,盲目使用诗歌,也可能会给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须慎用也。
   5.调用“全感”
   “全感”这个词来自于一种学习方式,曰“全感学习法”,此处取其“调动各种感官”之意。传统的会议报道标题,多注重从人的视觉出发,强调所观所看之景象,忽视了其他感官在标题制作中的运用。“全感标题”则注重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综合运用和表达。
   如:
   “我摸到总理两个指头! (金羊网. 2007年3月17日)
   这则标题撇开了“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