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时间:2009-07-21 14:3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 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 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 。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 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 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 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 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 乡之情)
    3、 《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 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 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 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 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 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 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 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 。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 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 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 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基于此,我 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吸取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儿童心理,这样,也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进 入到教学中来。
    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的引入是介绍式的: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诗不仅想象丰富 、独特,而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李白是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 向权贵们低头,却与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
    这一介绍中,突出介绍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因为文如其人,扣住此点介绍,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绍内容方 式引出课题,目的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在预习后对本课有了再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纵观三首诗的导入,各具特点,当然,上课时如何安排教学将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
    三、二次创作,诗意盎然
    古诗的教学特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教师应设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 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一环节时,首先是将预习题再次出示,要求 学生交流自己对预习题的理解,这一安排达到了让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后边的指导打下了基础 。之后,师生合作将诗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创作”作为对整堂课 教学的巩固与提高。
    何谓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直译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加工。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的表现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差 太远,这也是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诗的限制又更多,学生难免不发怵。因此,在近几年的古诗教 学中,我增加了“二次创作”这一内容,让学生也来尝试作诗。
    下面是几首学生的创作:
    《暮江吟》
    余辉洒落江水中,
    一半青来一半红。
    深秋月色令人醉,
    遍地珍珠天上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做客他乡,
    每逢佳节格外思亲。
    猜想家人登高远望,
    遍插茱萸少我一人。
    《赠汪伦》
    李白坐船上,即将去远行。
    忽听河岸上,传来踏歌声。
    眼前桃花潭,潭水千尺深。
    却难比汪伦,与我情意真。
    二次创作的设置不仅吸引了学生,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使之乐学的目的,也为学生以后接触 古典文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