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工商管理 > 企业研究 >

论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应用

时间:2011-12-23 15:2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也是如此。全面预算管理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已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等形式展示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它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预算信息反馈、预算考评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是涉及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的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力和约束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
1.使用预算可以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企业不同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和谐发展,使企业平稳运作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2.预算有助于管理者找出经营中现存的和潜在的瓶颈,然后归集关键性资源以缓解瓶颈,防止它们成为企业实现预算目标的障碍。
3.预算是对未来活动进行计划的表达方式,是组织内部沟通的工具。通过预算高层管理者可以将计划和目标传达给整个组织,同时,每个部门由此确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来履行对其他部门的责任。
4.预算也是一种激励机制。预算的激励作用如:因超额完成预算而得到的奖励,因出色的表现而获得晋升的机会等。
5.在经营过程中,预算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它可以指导经营活动,提供管理、控制活动的标准并进行授权。
6.在经营期末,预算还可以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预算代表了在预算期间内对企业员工和部门行为结果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用它来评价实际经营成果的业绩。
三、产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产险公司经营的特殊性影响了产险公司财务、投资等方方面面。当然,产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也就有了其自身明显的特征。
(一)产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重视风险控制
产险公司经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保险业尤其是产险业是关系到公众利益的行业,其经营状况的稳健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历来就受到严格的监管。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产险公司内部控制手段之一,严格控制着产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产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突出费用控制
产险产品的成本需要预先估计,在一份保单终止效力以前,产险公司无法计算这份保单所发生的真实成本,也就无法计算它的真实利润。众所周知,目前中资产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赔款支出等成本以责任准备金的形式提存出来,发生额一般在正常赔付水平范围内,相对来说较为确定,其预算控制弹性较小。而费用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可控弹性比较大。费用的有效控制能够降低产险产品的价格,提高竞争力。因此,产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应该突出费用的预算控制。
四、财产保险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说是提升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更是一种制度安排。保险公司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对其管理产生深远的意义。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当前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促使保险公司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与保险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制度创新。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一方面能使中资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缩短与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通过将企业战略分解为各期预算,为中资保险公司的稳步发展壮大提供战略支持,从而为其达到做大做强的双重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监管机关对于保险业的监管重点主要是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内部的、自觉的监督。自我约束是保险公司内在的、保证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可见,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能满足监管机关的相关监管要求,一方面是我国保险业监管有效性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更是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自身发展,主动应对我国日臻完善的保险监管制度的有效方法。
4、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完善中资产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制度。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特点的,并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以文化形式出现的管理思想或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使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制定,一方面使预算本身具有了激励功能(促进接受),另一方面,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增加了责任感。同时,对于员工考核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办法,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存,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忠诚度,完善了企业的文化制度。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不同的产险公司或同一产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不同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战略规划及经营理念。从产险公司整体来看,因预算编制起点的不同可分为以销售为起点和以利润为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一)以销售为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含义是指以保费收入预算作为预算的起点,然后按照各分公司的经营能力分别安排保费收入指标。在保费收入指标确定的基础上再确定费用预算指标及其他预算指标,最后得出预计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思想。该模式的优点是险种开发以市场为基点,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快速成长。其缺点也比较明显:过分注重销售可能会忽视成本费用的降低,不利于提高企业利润;承保工作也有可能放松,为以后索赔增多埋下隐患。总体而言,该模式还是一种相对粗放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二)以利润为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在该模式下,目标利润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根据目标利润倒挤出支出预算和保费收入预算,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追求的是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该模式的优点是在目标利润制定出来,并分解下达之后,各分支机构会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缺点是对于利润的盲目追求将导致产险企业错误的激励机制,可能引发总、分、支公司的短期行为和冒险行为,忽略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以利润为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费用为核心的模式和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模式。
1.以费用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以费用为核心,预算控制以费用控制为主轴,预算考核以费用指标为考核基准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产险公司通过制定费用控制政策,将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预算框架之内。
2.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由财务部门按期限形成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报告。各期现金预算的编制不仅要考虑各期的现金收支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资金占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及时进行调整。该模式更多的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产险公司控制流动性风险,实现资金的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