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会计 > 管理体制 >

统计档案科学性管理的对策思考

时间:2012-10-18 09:52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是着重从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它经常需要运用一定时期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来反映事物一段时期内的状态、变化及发展趋势.为了保证统计结果所反映的事物具有客观实效性,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即建立起统计档案。统计档案是统计成果的记录和积累,是认识国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党政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宝库。统计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可用性。可见,如何建立并管理好统计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做好统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统计档案资料的作用
第一,统计档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真实记录。统计档案集结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成果,既是了解各行各业一定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资料,也是研究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历史纪录。统计档案原始信息直接来源于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信息没有经过加工, 避免了信息加工整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的偏差和扭曲, 与二手信息相比更具有真实客观性。
第二,统计档案是研究制定经济政策的数据来源。通过对统计档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一段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统计档案原始信息加工程度低,在时效性方面有优势。由于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统计档案原始信息的这一优势有助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情报,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第三,统计档案是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统计档案所提供的信息,既有部门行业信息,又有地域综合信息,都是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自身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原始信息,是进行经济预测所不可缺少的信息,是科学统计、科学分析、科学预测的客观依据。
第四,统计档案是构建统计资料数据社会共享的平台。统计档案服务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逐步实现统计档案资料的社会共享,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统计档案中保存着历年统计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可以对今后的统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不同地域或单位之间互相交流,更加对统计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统计档案整理的内容分类
统计档案包括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可见,统计档案整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广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统计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实际,统计档案内容可分为文件类;资料、表册类;音像类;实物类。
(一)文件类:一是各级党政机关有关统计工作的命令、决定及批复;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题词;二是各级统计机构的请示、批复、报告、通知、工作计划、简报、会议文件材料(包括会议通知、议程、讲话、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汇报提纲、工作总结;三是统计公报、统计条例、细则及重要的修改稿;四是各级统计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人员名册、先进集体和先进人员名单;五是统计文件材料汇编。
(二)资料、表册类
一是统计报表:具体包括形成统计报表的一切原始记录、凭证、计算表、统计调查表、综合统计表、统计台帐等统计资料。其一是统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统计专业报表;其二是各种统计调查工作中形成的需在单位保存的统计调查报表。
二是普查(抽查)资料:其一是普查(抽查)登记表样表、手工汇总表、机器汇总表、普查(抽查)汇总资料(含计算机软盘、光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材料),填表说明及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等;其二是行政区划代码本、地址编码本;其三是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编码员、录入人员的培训教材;其四是内部编印和公开出版的普查资料、普查分析报告及汇编;其五是普查宣传材料、宣传画和报纸杂志发表的有关社论、评论、调研文章和报道等。
(三)声像类:统计工作中及统计会议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电视片、幻灯片及整理汇编的相册、画册。
(四)实物类:有纪念意义的凭证性实物,包括包括普查(抽查)标志、统计调查证件、证书、奖章、纪念品、首日封、纪念邮票、资料袋、软包装袋,普查机构印章等。
三、统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资料整理不及时,档案意识不强。基层单位未设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各类档案由从事本工种的机构人员自行保存,又由于没有人督促,因而有的统计人员没有及时装订统计资料,未立卷归档。有的统计人员对一些材料在办理过程中不注意收集,散失严重;对一些本应归档保存的材料随意乱放,根本没有形成归档材料。有的单位领导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只是在上级检查时突击整理一下,而没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长期的收集、整理、归档意识。
二是在人员、机构的变动中,未健全完善统计档案移交手续。一方面,基层单位统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档案工作,疲于应付,再加上一些领导不同程度存在着“档案档案,无非管管看看”的片面性认识,导致了不少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调动时仅简单地向继任交代一下当前工作,对统计档案及有关资料不办移交手续,没有书面移交清单,不仅给后任统计的工作带来不便,还容易产生推诿现象,在工作中出现被动。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单位机构变动较多,或撤销、或停办、或合并、或变卖,这些机构的统计资料有的就没有清理、交接,出现无人接收,无人管理的现象,最终造成散失。
三是分类不准确,内容杂乱无章。由于受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影响,使一些重要的档案材料未归入档案,而许多无关材料却归入了档案,造成该归的没归,不该归的却归入了,给查找利用带来诸多不便,既耗费管理人员的精力,又增加经费开支。另外,档案管理人员更换离岗未做好交接工作,造成档案的混乱,甚至部分材料遗失,也是造成这项工作被动的原因之一。
四是设备不配套,管理制度不全。有的档案库房不规范,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先进设备和配套设施;有的单位或部门由于办公地点搬迁或统计单独更换办公地点,对历年的统计资料没有相应的存放处,特别是人员调动后,对前任统计留下的资料不加归集,造成一个单位的统计资料分散于多处,到后来甚至无从查找。有的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查阅手续不完备,糜烂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材料丢失、泄密等也不鲜见,这些都为统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四、统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统计档案的管理是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服务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针对基层单位在统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于后: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统计档案工作的领导
统计档案是统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成果的应用,因此,统计部门要按照《统计法》要求,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档案工作的意识,把档案管理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这就要求统计档案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加快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不断深化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重视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保证统计档案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要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完善统计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做好统计档案工作,是新形势下对统计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政府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统计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参与、指导统计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统计工作档案材料齐全,内容充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统计工作的成果;上级主管部门和统计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在检查当前统计工作的同时,应同时检查统计档案的管理。基层单位要按照档案法规的要求,吸收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统计档案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查借阅、签收、统计、岗位责任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单位统计档案管理行为。平时,基层单位在统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号、保管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标准执行,努力做到统计档案归档及时,案卷整理规范、标准,并有完备、齐全的交接手续。
三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要切实增加对统计档案管理的投入,大力改善库房、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注重统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建设,努力做到便于查找、便于开发、便于利用,同时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改进管理和利用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有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统计档案库,才能实现统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开发利用的高效化。
四要提高素质,强化队伍
统计档案收集、鉴定、整理、分类、立卷是一件十分繁琐、辛苦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干不好这项工作的,因此,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档案管理专职或兼职队伍,是做好统计档案工作的保证。要严格按照标准真正把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岗位上,对他们在政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支持,让他们真正安心本职工作。要加强业务培训,使专职或兼职的统计档案管理人员既具备统计知识、又具有适应统计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专业知识,并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要注重统计档案人员的新老交替,增加年轻的后备力量,为统计档案管理提供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