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会计 > 会计理论 >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若干修订建议

时间:2013-08-02 14:07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现行的1996年颁布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针对手工会计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环境制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规范》已经无法再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自动化和会计资料电子化。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当务之急是制定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规范》,使《规范》满足我国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环境   规范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的基本核算工具、核算流程、账簿体系、组织结构、记账规则、记账程序及内部控制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规范》存在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求,甚至制约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发展。现就《规范》中有关章节修订建议如下:
一、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
1. 《规范》第七条对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做了多方面要求,但缺少对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如果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有效地推动所在部门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建议《规范》第七条增加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2.《规范》第十条对于会计人员持有会计证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没有规定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有关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建议《规范》第十条增加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有关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证书的要求。
3. 《规范 》第十一条对于会计岗位的划分,虽然对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规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将某些工作岗位结合起来,但是对信息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及职能未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可考虑按照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设置岗位和职责,包括会计部门负责人、系统安全运行岗、流程设计维护岗、数据采集岗、数据输出岗、操作日志管理岗、会计信息分析岗、系统内部审计岗等,建议《规范》第十一条规范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类岗位名称及职能。
4. 《规范 》第二章第二节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用了八条做了详细的规定。在信息化环境下建议《规范 》增加会计人员对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对网络财务的保密工作也提出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才更为全面,更为专业。
5. 《规范》第二章第三节对于会计人员的会计交接规定中虽然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有关电子数据的交接规定,但关注的主要是实物形态的有关资料及资料保管的连续性和工作责任划分等。 信息化环境下除了传统会计资料、名章、实物资产等工作对象的交接外,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和系统职责的切换、更替和转移。 建议《规范》增加信息资源完整性交接程序及规范;对于各操作岗位的账户、密码和权限应单独交接并明确限制过渡期限,即对交接人员交接前后的账户权限等进行过渡期约束,避免新的密码权限生效之前,有人利用时间差进行越权操作或非法使用;交接时应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和操作日志制度来完整记录操作过程,对交接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会计核算
1. 《规范》中第四十八条至五十二条对会计凭证类型、格式、内容、编号、书写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 ,实施信息化后,好多要求、规定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信息化带来无纸化办公,计算机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已将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议《规范》增加对机制凭证的复核工作要求,从信息采集的源头进行控制,以防止错误的发生。`
2. 《规范》要求所有的凭证账簿必须打印、装订、存档。 信息化环境下,只要系统初始化设置时设置好会计科目,相关业务人员录入好原始数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无需会计人员干预其中。只要系统前期配置正确,业务人员数据录入无误,凭证、账簿及报表就不会有误,并且可以按照统一格式直接从计算机中打印出来。 由于信息量较大,打印会对人力物力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同时由于系统中数据来源相同,传统的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已经失去意义,无需进行。因此此类账簿的打印也就没有必要。 因此建议《规范》不再要求凭证及相关账簿的打印与存档, 同时出台相关规定对使用电子凭证、账簿、报表等电子数据加以规范并使其具有合法性。
3. 《规范》规定了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方法,这些更正方法只适用于传统手工会计,对信息化系统完全不适用。 信息化系统是业务与财务的高度集成系统,财务数据只是业务事件的结果,系统实行流程化管理,只要控制好数据源头没有错误,就无需更正,传统会计中的调账处理没有必要也无法执行。因此建议《规范》增加信息化环境下数据源头错误更正的程序及规定。
4. 《规范 》对会计账簿的登记 、月结年结的格式 、财务报告的编制也做了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些要求已显得多余,账簿、财务报告的结果只是系统流程化的结果,已无需传统手工会计过多的要求。建议《规范》增加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相关输出格式要求。
三、会计监督
《规范》中第七十六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帐行为 ,应当制止和纠正。在信息化环境下建议《规范》增加:对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破坏行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制止和纠正。
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规范》中第八十八条要求各单位应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实现账务处理程序信息化为首要步骤,账务处理程序是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因此数据处理方法发生了改变,企业数据、人员、控制措施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建议《规范》增加信息化环境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的相关内容。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息化程度越高,会计越重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越重要。因此,建议把《规范》中第八十九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修订为:“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做相应的更改。
五、附件
《规范》中第九十八条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帐簿有关要求作出了适用规定,但没有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有关要求作出适用规定,建议《规范》增加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帐簿有关要求作出具体的适用规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凡林.关于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点思考〔J〕.石化财会,2009(12).
[3]曾艳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J〕.冶金财会,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