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证券金融 > 保险学 >

农业保险市场中政府责任定位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11-04-28 14:5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内容提要:论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阶段效果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运用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府不介入状态下农业保险的困境进行了解释;说明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责任定位,认为对于农业保险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均衡问题的最适当解决方法是“政府干预+市场化经营”。

农业保险市场中政府责任定位的经济学分析
  内容提要:论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阶段效果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运用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府不介入状态下农业保险的困境进行了解释;说明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责任定位,认为对于农业保险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均衡问题的最适当解决方法是“政府干预+市场化经营”。

  关键词: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政府责任;市场化经营。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8亿,占全国人口的近60%。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5477亿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可以说,农业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更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安定。然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农业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许多地方存在着多年致富抵不过一次天灾?的现象。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份遭受极其严重的旱灾,5000万受灾同胞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缺乏有效保障的农业在这次旱灾中损失尤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40万公顷颗粒无收。然而夏季我国南方又出现了持续强降雨过程,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波及11个省份,4404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4764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072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457亿元(截至2010年7月1日)。灾害不仅使许多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近期的粮食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尽管我国农业风险突出,但我国农业始终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农业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农业领域的风险管理工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严重灾害造成的巨大农业风险与缺失的农业保障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而目前国际上应对农业风险的主流手段农业保险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近年来,农业保险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比机动车辆保险等其他财产保险险种,我国的农业保险尚处于探索阶段,农业保险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农业保险实务中,无论是产品设计、经营模式还是发展理念,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通过分析农业保险市场中政府的责任定位,对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模式进行评价。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小史。

  在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就曾经出现过农业保险,但当时的规模很小,几乎没有效果。195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作为当时唯一的一家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但由于我国当时的农村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农业保险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农业保险论文格式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上门收取保费的做法经常被农民所反感。1953年,农业保险被列为农村“五多”之一(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表册多、组织多、干部兼职多)而停办。可以说,新中国农业保险的夭折?是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密不可分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1982年,在政府支援农业?的政策引导下,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的国有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农业保险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十年迅猛发展时期,涉足的农业生产领域也逐渐多样化。全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由1982年的23万元增加至1992年的86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03%。但由于农业损失一般具有风险高、程度重的特点,加之我国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这一时期农业保险业务亏损严重,赔付率一般在100%以上。尽管如此,作为国有保险企业的一项任务?,农业保险业务仍可以顺利开展,产生的亏损一般由保险公司的其他业务盈利加以弥补。这一时期的农业保险更多的被政府政策所驱使,因而产生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正是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为后来农业保险的萎缩埋下了伏笔。

  1994年,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性?取代了政策性?成为当时我国保险业的主旋律。相应的,国家也取消了对于农业保险的一些优惠政策。在这之后,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首的许多国有保险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成为商业性保险企业,农业保险也因此成为商业性质的保险。原本就亏损严重的农业保险在几年之内业务量迅速萎缩,保费收入从1992年的862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377亿元。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退出农业保险市场。在农业保险最低谷的时候,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新疆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后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还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新疆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则是得益于新疆建设兵团当时实行的强制性保险政策,并且直接获得了建设兵团的财政支持。

  农业保险的迅速萎缩使得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缺乏保险保障。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家意识到商业性保险与农业保险政策性需求之间的矛盾,由此催生了2003年至今的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试验阶段。

  2003年4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沉寂多年的农业保险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且在一种相对理性模式下稳步前进。从2004年至今,许多保险公司相继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也日趋完善,农业保险的种类逐步增多,覆盖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多个领域,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多样化。目前,我国16个省份已经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四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相继成立。2004-200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了三十多倍。尽管当前农业保险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农业保险规模和体制都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的要求。与农业保险缺失相对应的则是我国灾害的频发。在相对风调雨顺的2007年,我国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面积达7.35亿亩,绝收0.71亿亩。考虑到2008年初的雪灾以及汶川地震,我国农业保险的缺口相当大。回顾我国农业保险曲折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第一,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尚未完全和农业生产配套普及,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二,国家政策对于农业保险业务的起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与许多保险市场不同,农业保险市场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政府介入是这一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论文网 LunWenNet.Com]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