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证券金融 > 金融研究 >

中国金融后台城市比较分析

时间:2012-11-05 14:24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我国截至目前共有17个城市建设了金融后台中心,但金融后台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目前金融后台基地建设的情况看,存在诸如重复建设、缺少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等问题,对各城市根据其共同特点加以分类,并对每一类进行分析有助于该行业的发展。

一. 我国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特点
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以来,世界进入新一轮服务业跨国产业转移进程。金融企业前后台业务分离、选择合适的区位外移甚至离岸外包,以降低成本、集中核心优势、获取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企业运营的灵活性已成为国际金融企业广泛采用的运作模式。乘此大势,中国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步伐,但总的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金融后台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后台业务提供方式来看,以金融机构自建为主。完全外包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大部分是自建,其中部分流程外包,目前外包的主要是信用卡、保险公司的部分流程。
二是从后台业务层级分布来看,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前后台业务的分离仍处于初期阶段,只有一部分建立了一些自身的后台服务中心。
三是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为主,保险、证券等后台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二. 金融后台业务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效益分析
金融后台业务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效益因为形式的不同也有所不同,金融机构自建中心由于不是交易机构,是单纯的成本中心,其税收不计入当地税收;而第三方外包提供商是盈利机构,要向当地政府纳税,并且这两种方式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金融机构不缺钱,自建中心往往以圈地为目的,而第三方金融机构是以降低成本,提高交付能力为目的。虽然这两种方式具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如下效益:
1)对就业和人才结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2)提升城市竞争,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3)从长远来看,随着金融后台服务区的不断完善发展,长期的拉动效应不可低估。
三. 我国金融后台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后台也开始逐步落户中国。我国的城市在发展了30年的制造业之后也急需找到下一个突破点来完成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而金融后台服务不仅能带来产业升级,更能带来如上所述的种种效益。乘此大势,中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立金融后台中心的目标,截至目前共有17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杭州、昆山、大连、成都、西安、重庆、武汉、长沙、铁岭、青岛、沈阳。一场没有硝烟的针对金融后台中心的争夺战已经悄然展开。
1. 金融后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金融后台基地建设的情况看,存在很多的问题:
(1)没有统筹规划,重复建设。目前,国家并没有对于金融后台中心城市进行统筹规划,大部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都是各自为政,只是狭隘的追求各自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发展,存在重复建设、定位不清等问题。
(2)缺少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大部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在土地利用问题上,“花园式”建设和开发商“跑马占地”的现象,浪费土地资源。
(3)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上有差距。我国在标准化、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上尚有差距。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速度落后于国际上几个热点接包国家,其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充分取得发包方的信任并以国际认可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缺少标准;原因之二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没有营造出服务外包的良好的环境,缺少对服务外包过程原创性和服务过程中创新知识的保护,以及共有知识产权的保护。
(4)基地内产业链不协调,缺少产业链的上下游服务合作。只是一味追求基地的多功能建设,没有形成关联企业,上下游服务不配套。上下游企业在接受业务、发包业务的过程中,没有积累营销方式、沟通技巧、客户管理、客户服务、市场推销等方面的经验。很多后台服务基地没有形成兼容服务、交易和营销的发展平台,没有为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和政府部门提供集中式、专业化、低成本、高水准的服务。
2. 金融后台城市分类
如上所述,各大城市同时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区,容易产生定位雷同、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下面将17个城市根据其共同特点加以分类,并对每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综合情况占优,战略地位显要:北京、上海。
北京作为我国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的所在地、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最多的地区,发展金融后台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未来的金融功能区空间布局将呈现“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新格局。四后台即为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北京力争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而金融后台的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大力开拓金融BPO外包业务,把大量国际金融后台业务部门先行吸引到上海,逐步把上海建设成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和服务全球的后台部门。目前,上海已在浦东地区基本完成了作为一个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性布局,初步形成了以陆家嘴CBD为核心的金融前台功能区和以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为载体的国际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基本格局及联动发展态势。
北京与上海作为中国金融最重要的两个城市,金融后台中心的建设就如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一样存在竞争,虽然北京政府方面一再否认与上海有竞争关系,但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提出,让这种竞争不言自明。不过总体来看,两个城市的优势不同,北京市作为金融决策中心,上海市作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中心,而在金融后台中心的定位上,两个城市也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未来两个城市都将会成为全国性的金融后台中心,会以高端金融外包业务为主,并成为金融后台业务发包的主要城市。不同之处在于,上海国际金融该中心的定位会导致其金融后台也会逐渐以外资金融机构为主。
第二类,地缘优势明显:大连、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昆山、杭州
大连和广东凭借着明显的国际地缘优势在离岸/近岸外包方面具有优势,大连临近日韩,广东毗邻香港,在地域上与发包地相近,国际交通便利,而且大连的日语和韩语人才丰富,广东与香港语言相通。此外,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大量的相似之处。因此大连在日韩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广东对香港的金融外包方面都具有优势。从广东三省来看,深圳试图“近水楼台先得月”,欲做香港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广州金融产业以前台服务为主,后台方面暂未形成规模,仅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的后台业务散落在广州;佛山虽不具备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其依托广州、深圳及香港等多个区域及全球金融中心,且在人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上具有先天优势,这一点与昆山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现在的广州在金融业的地位与上海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天津、杭州、昆山都具有明显的国内地缘优势。天津利用其紧邻北京以及金融创新试点的优势,定位于服务于北京银行总部和本地金融机构;而杭州和昆山都提出要依托利用上海国际中心的溢出效应,二者存在直接的竞争,两个城市各具优势,昆山作为“小地方”,有其行政高效、包袱轻的优势,有发达的制造业带来的经验优势;而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在金融领域具备机构聚集的优势,同时杭州在软件外包方面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和拉动效应。
利用国内地缘优势的城市具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既它们与所依托的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关系,比如天津和北京,上海和杭州、昆山都存在竞争关系,如何充分利用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差异化发展是这三个城市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类,成本优势明显: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
这几个城市都欲成为中西部金融后台中心,主要的优势都是成本优势,尤其成都、重庆和西安都明确打出要成为西部金融后台中心的口号,铁岭虽不在西部,但成本优势明显。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都和武汉略胜一筹。
第四类,其他:沈阳、青岛、铁岭,这三个城市虽然提出要建设金融后台中心,但动作不大,且没有什么明显的特色。

对17个金融后台城市的简单比较分析结束了,但是对于城市发展金融后台中心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如何才能抓住金融后台区位转移的机会,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如何能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尚需不断探索,中国金融后台城市的争夺战棋至中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斯金纳,2010.全球化时代银行业的未来.经济科学出版社
2. 鼎韬咨询.谋变-中国服务外包园区竞争力分析.金融外包.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