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经济 > 地方战略 >

对中小城市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对策分析——以聊城为例

时间:2010-10-26 11:00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论文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服务体系
  【论文摘要】在当前国内外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聊城作为欠发达市,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挥优势、科学定位,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对全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周边多个市区的考察:从参与区域、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对聊城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上,聊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并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呈现出高级阶段的特征:在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但同时具有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某些特征。因此,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对聊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一、切实培植新的经济工业新城和各类开发区建设
    (一)抓好东部工业新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中心城市的带动。从目前看,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仍然是制约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聊城应把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为经济布局的重点来抓。
    (二)推进开发区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集群,如横跨东阿、东昌府区许营、临清烟店、冠县柳林的轴承产业集群,可采取分区的办法,设立聊城轴承一区、二区、三区,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服务。
    二、从深层次上改革体制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聊城作为欠发达市,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改革上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一)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线,以解决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努力降低商务成本,打造聊城环境品牌。一是改革对行政许可的管理。要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努力成为全省行政许可最少的市。二是改革对中介机构的管理。针对职能部门收费向垄断性中介机构收费转移的状况,全面推行政府职能部门与中介机构彻底脱钩,把中介机构推向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各项收费转入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改革对行政处罚的管理。坚持教育为先、督导整改为主,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行为和标准,按照不同情节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出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罚执行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四是改革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进入国库、纳入预算,取消单位经费与收费、罚没收入挂钩制度,同时统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从源头上规范权力的运行。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重点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鼓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农业多种经营的各类组织转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快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二是抓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采取“股田制”、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探索适度规模经营,为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奠定基础。
  三、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全面开放的新聊城
    聊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自给率又较低,要加快发展,必须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一)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一是突出山东“一体”,加强对外宣传促销。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省委提出实施“一体两冀”的区域发展思路,将聊城纳入“一体”的范围。我市可借助这一机遇.突出聊城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聊城的对外形象。二是立足产业对接,全力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全市主导产业的培植、产业链条的拉伸、产业集群的发展,既要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更要靠招商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大力开展对外出口,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习士大。

   (二)切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从聊城区位条件及周边发展态势出发,我市区域经济合作应走“立足‘一体’,连接京津,拓展中西部发展腹地”的路子。一是立足“一体”。就是立足于山东“一体两冀”中的“一体”,着力加强同‘一体”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要把推进与济南的全面接轨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按照“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共建高新产业”的思路,积极开展大协作、大配套,参与区域性产业链条的构建,形成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二是连接京津。加强同北京、天津的联系。三是拓展中西部发展腹地。聊城作为东进西出枢纽的优势,一方面,利用中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资源,共同打造产业链条,建设能源材料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相关企业在聊城设立生产基地,共同开拓中西部市场。
    四、提供强科教兴脚和人才强市战略,为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聊城要实现新跨越,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聊和人才强市战略。
    (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从聊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建设。“一个平台”,就是继续搞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三个体系”: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以重点企业集团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着力抓好企业技术研发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作用,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体。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各类行业协会或各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为主体,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工艺、培训、网络、信息、技术认证等服务。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以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水平。
    (二)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应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完善规划,以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集中力量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等五种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推动聊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下大力抓好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创造财富的最终基础。在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完警金触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曹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聊城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聊城应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业体系。
    (一)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在充分发挥好国有商业银行作用的同时,积极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来聊城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二)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金融不仅指银行等存贷款机构,而且包括为之服务的信用担保、信用评价等相关产业。全市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信用担保和信用评价机构的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全市各产业的竞争力,是摆在全市上下的紧迫任务。培植主导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经济、加快产业升级,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拉动聊城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