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经济 > 国际贸易 >

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演进的驱动因素解析

时间:2011-07-22 10:4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美国低碳融资发展落后于欧盟和日本,而且在对待低碳融资上的态度一波三折.本文力图对这些令人困惑的现象进行解释,认为世界经济重建是造成美国态度转变的关键变量.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在危机之前所特有的融资优势不复存在,包括新型石油战略,金融创新以及美元本位制均面临挑战.   [关键词] 低碳融资 金融创新 石油美元

  
  众所周知,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单极,其领先优势几乎无可撼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但令人困惑的是,美国对此的态度却与西方其他国家大相径庭,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在低碳融资上的发展也落后于欧盟和日本。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美国在低碳金融战略上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造成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其战略意图。
  一、美国低碳融资发展并无先发优势
  一般认为,低碳产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即“可再生能源”、“低碳型服务”、“化石燃料的低碳化”和“能源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从综合竞争实力来看,欧盟在前两项位居世界第一,日本在后两项上列世界首位,没有一个领域美国能独占鳌头。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世界上三个主要的配额市场——EU ETS欧洲排放计划、NSW新南威尔士计划和C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中,芝加哥交易所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欧盟,2009年其交易量仅相当于欧洲交易市场的2.23%,交易额仅相当于后者的0.34%。欧洲气候交易所2009年的交易量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近80%,而美国的区域配额交易体系RGGI交易量仅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9%左右,位居其后。从碳基金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全球共有89只碳基金,资金规模达到161亿美元(折合108亿欧元),此外还有6只基金在酝酿中,资金规模为32亿美元。但国际主要碳基金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和日本,没有一支是美国的。国际碳交易中,美元计价占比也远远低于欧元。
  二、美国对于低碳融资战略的态度一波三折
  美国低碳融资发展的比较劣势与其战略选择不无关系。总的来说,以此次危机为标志,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危机之前美国对于低碳战略态度消极。2001年3月,布什总统发表了他给共和党参议员的一封信。信中称,作为联邦政府不应该强制性地要求美国企业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为这种做法的经济代价太高,会阻碍美国的经济增长。几天后,美国政府堂而皇之地宣布退出京都协议,导致整个世界的低碳进程遭受严重阻碍。
  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成为低碳经济的坚决倡导者。2009年4月,美国国会提出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并于6月26日顺利通过。这个长达1,201页的法案在33个不同的领域为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是所有处于讨论阶段的气候法案中最为全面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该法案提出了较为激进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比欧盟现行的气候变化法案的覆盖面还要广泛。该法案要求所有的电力公司都需要在2020年时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进的方式满足其电力需求的20%,其中15%需要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5%来自能效提高。此外,该法案还为住宅、家电电器及相关工业规定了应达到的能效标准。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从危机中开始复苏,政府的积极态度再次逆转。2009年11月,美国决定2020年的减排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远小于各国预期。在此后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美国的态度也让各国大失所望。态度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奥巴马在2009年的政治任务要通过医改法案,而清洁能源法案不可能与医改法案同时在参议院通过。更何况,清洁能源法案在其国内遇到的阻力更大,主要是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和石油出口国的利益。
  三、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演进的驱动力分析
  1.危机之前,美国是高碳经济模式下世界融资格局的受益者。
  第一,头脑-肢体的国际分工格局是高碳经济模式下美国游刃有余的根本。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美国正处于价值链的两端,即价值最高的部分,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环节。换句话说,美国在分工体系中是“头脑”,而其它国家则是“肢体”。从美国自身来说,国内经济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业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主要依靠技术和创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低,GDP的增长受自然资源的约束很少,因此,促进经济转型,走低碳之路的紧迫性,对于美国而言,明显小于其他国家。
  第二,金融创新是美国经济长期扩张的重要动力。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创新激活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从全社会资金配置来看,金融创新通过丰富资金供给、完善融资渠道,增加了经济中的资源活力,并且分散投资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美国出现了高效的资本市场和各种投资基金,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了资本的可获得性,原来可能不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或产业,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由新的融资工具来予以满足。灵活、多样化的投融资体制成为使经济增长充满活力的循环系统。
  第三,美元的独特国际地位是美国源源不断获取世界融资的保证。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作为中心国家主导着新兴市场的分工格局:一方面,美国通过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独特地位,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美元和资本,将许多产品或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市场,从而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新兴市场通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换取美元,同时又以购买美国证券的方式回流美国,支撑着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模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贸易赤字其实正是美国向世界融资的具体表现。
  第四,石油美元定价机制是美国抵御高油价冲击的重要砝码。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好处大致上有三个。第一是征收国际铸币税。正如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所言:“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第二是影响和控制油价。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至于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要看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考虑。第三,虽然美国并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的直接挂钩,美国也不是通过美元钉住石油价格的方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由于美元垄断了石油交易的媒介地位,美元即使出现汇率的波动也不至于发生崩溃。
  第五,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能够用下图来说明危机之前美国的融资体系。可以看出,高碳经济模式下,美国通过“石油-美元”、金融创新以及控制世界分工,成功地从世界其他国家融入源源不断且不需要归还的廉价资金,几乎摆脱了化石能源对其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甚至可以说,美国是高碳经济模式的受益者,这一模式有利于美国掌控世界资源及综合竞争优势。
  2.危机之后美国的优势地位遭遇全面挑战
  首先,金融创新的全球融资功能趋于弱化。金融创新在危机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也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危机前,全球范围普遍经历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大量的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渠道。第二是美国的金融创新的领先优势全球公认,大大增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吸引力。而这两个原因在危机之后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各国金融机构的争相“去杠杆化”导致证券资本回流。另一方面,从美国自身来看,其金融创新也将受到极大约束。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金融监管,突出体现了对过度金融创新的约束,必然在短期内约束创新,弱化金融创新的融资功能。
其次,石油美元的全球统治地位受到挑战。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存在先天缺陷,它客观上会造成各国国际收支的极度不平衡,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容易引发危机。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根据Weller和Lill的测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因此,只要油价上涨,美元就相对贬值。高油价和低美元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更高的石油价格--美国更大的贸易逆差--美元更加疲软—石油价格进一步推高。
  再次,危机之后,美国也需要倚仗低碳产业拉动实体经济。如果说危机之前能够依靠虚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那么,危机之后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仍然需要回到实体经济上来。对于美国而言,选择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应当符合几个标准:第一是来源于实体经济,且具有先导性;第二,符合美国的竞争优势;第三,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根本利益。无疑,低碳产业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一产业是朝阳产业,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也逐渐显示出可观的商业利益,能够为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再次,低碳金融已经成为规划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新规则。《京都议定书》之后美国的态度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希望通过重新回到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改变美国的形象。另一方面,美国在过去100年当中,几乎所有的技术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但是唯独在低碳经济的时候或者说在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研究方面,进入了一个困境。所以,大力发展低碳融资,支持低碳经济,关系到美国长期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低碳美元能够替代石油美元继续发挥世界融资功能。最有代表性的手段就是设置环保壁垒,制定环保标准。但凡进口到美国的商品或设备,必须符合美国碳关税的标准碳关税的融资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保持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美国的碳排放限额措施会增加美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但通过征收碳关税,将会同时增加其他国家企业进口美国的成本,从而保护国内企业。其次,从进口国来看,由于向美国进口制造品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美国的环保标准。真正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美国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大量的“低碳美元”必将回流美国,并将部分取代石油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第二驾马车。
  总之,此次危机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金融危机,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引发了世界经济重建,一个新的经济范式和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将构建。它的影响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超出人们预期,即使是美国,也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加快经济转型,以再谋世界领导地位。相比西方各国,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融资的发展相对缓慢,但从美国的低碳战略演进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势不可挡,低碳金融大势所趋,它既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民族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在规制世界经济格局中,争取更多的碳币发行权和货币话语权。
  
  参考文献:
  [1]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00-2010
  [2]The Worldwatch Institute. State of the World: Innovations for a Sustainable Economy, 2008.
  [3]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中国经济出版社
  [4]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经济科学出版社
  [5]索尼亚?拉巴特,罗德尼 R.怀特,《碳金融:碳减排良方还是金融陷阱》,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