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艺术 > 电视电影 >

简论真实与虚拟的镜头内外

时间:2011-03-25 10:26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 “真实”有时候是人们最渴望也最不敢面对的词汇,“虚拟”是看似飘忽存在,人却难以捉摸的感觉。电影镜头记录着真实和虚拟的生存空间,而这种真实和虚拟,有时候很难建立在一个由理性思想建构的和谐空间中,但是,有时候“心灵”却可以让这种虚拟和真实同时存在。《楚门的世界》以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视角出发,引发电影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审美体验,激发人们对现代精神生活的思考,体验生活对心灵的震颤。   [关键词] 真实;虚拟; 镜头空间; 心灵

  
  “真实”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单单指生活真实,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对“真实”的别样理解。平日里我们把生活真实理解为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它属于客观事实。而艺术真实的主体是艺术家在人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加工、提炼、改造等活动,以另外一种所谓的虚拟的形式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真谛,使其更鲜活、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真实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艺术真实凝聚着艺术家对事物理解的观念和真实情感。艺术家的这种主观评价和情感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或者基本一致。艺术真实是事真、情真、理真的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形式。 如果用情感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存在,那么你会发现,真实在人们的心灵中的存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那么,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空间社会中,如何看待和判断自己身边的“真实”状态,电视、电影、广播、各种媒介的艺术真实真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生活真实的艺术化结果吗?那么,如何衡量这个结果的好坏呢?
  电影是媒介传达方式之一,它是一个商业行为的文化符号,从这个词汇诞生之日起便与生活这个词汇紧密相连。电影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镜头是艺术家记录剧本的工具,影片是沟通观众、演员和生活真实,塑造艺术真实的桥梁,通过影片引起观众对事件、事物的情感沟通。在旧有的观念中影片的情节都是导演、演员根据编剧剧情的需要情景再现的一个过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影片的类型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革。一种以电视传媒为介质,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以生活真实的发展为线索而被实时记录下来的镜头出现了,即所谓的“真人秀”,还有人把它定义为“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做成的节目”而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但是有多少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虚拟空间建立在一个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时候,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真”是否真的体现了艺术真实的价值?
  镜头内真实的情感——真
  好莱坞的派拉蒙影业制作公司,拍了一部纪实性电影名字叫做?The Truman Show?。创下了很客观的票房成绩,全美首映票房:S|31 542 121.00(单位:美元),全美累计票房:S|125 618 201.00(单位:美元),海外累计票房:S|138 500 000.00(单位:美元)。如此高额的票房成绩显然证明该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剧中的男主角对他的成功以及公司的成功却全然不知,换另一个角度思考的话,我们应该会产生另一种疑问:这种成功是真的成功,还是凌驾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一个闹剧呢?
  这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主人公——楚门的所有的生活轨迹,剧情记录的是楚门从小到大的生活琐事,他住在海景小城(实际上就是电影公司的巨大摄影棚),楚门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表面上看楚门与平常人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每天上班、下班、老婆、家庭、同事都像常人一样,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导演的操控下。他的每时每刻都在受全世界的关注,就连他的妻子和朋友都是“演员”。楚门的心态很好,因为对于他来说从小到大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戏剧性的结束。突然有一天,导演和节目组的一个失误,楚门意外地发现他的死去的父亲竟然还活着,但是又戏剧般地在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否正常,同时也怀疑整个事件的正常。 剧情中间导演安排女演员与楚门一见钟情,但是由于女演员对楚门暗示这是对他的同情,致使楚门的这段初恋夭折,女演员也因此被强行拖出片场。由此楚门开始又一次怀疑自己所处的世界,楚门慢慢地发现,他的同事们都是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在他的家门口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更让他怀疑的是他的医生妻子却不懂得医疗工作 ,此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慌迎面袭来。于是,他想寻找自己的未来,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去寻找他朝思暮想的初恋。然而,导演的力量大的可怕,他几乎把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将近30年的时间,楚门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楚门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个堡垒,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导演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这里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可以说,这部影片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人在社会生存状态中的现象,也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现象。
  镜头外可悲的视角——善
  从某种程度上讲类“真人秀”这种非虚构的纪实手段能够反映一些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现代人厌倦了虚假的电视剧,有时候更需要一些贴近观众生活状态的真实性电视,这也正是真人秀带给人们的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但是这种直接且真实的视角会带给观众什么呢?
  首先从演员的角度出发,在《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中楚门是善良的。一个平凡的人在成千上万部摄影机前留给大家无尽的快乐,楚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的牺牲品。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讲楚门是可悲的,他就是一个被导演摆布的“零件”。天才导演把楚门的一切都安排得近乎完美,导演顺着楚门的生活轨迹不断地制造新的刺激,使故事情节此起彼伏。在楚门快乐的时候导演就给楚门制造麻烦,在楚门悲伤的时候则制造快乐。导演剥夺了楚门的感情,安排金发女郎出现,又让她撕心裂肺地从楚门的视线中离开;已故的父亲像幽灵一样出现时,楚门的情感已经脱离了他本人的控制。不得不佩服那个导演,他把一个人的情感掌控得如此到位。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导演的善良何在?其次,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个人物是出于同情的,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每个人时刻都是一个演员,生活中的上帝就是那个导演,掌握着度,他会让你高兴、悲伤、失望、得意,他让你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 电影的末尾,楚门觉悟了,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 他没有怪罪摆布他人生的那个人,他没有怪罪导演,也没有怪罪上帝,楚门是很善良地离开了摄影棚。
 情感与心灵的碰撞——美
  整部影片导演安排得尽善尽美,不由得我们自己想想在都市喧嚣的时代,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为弱者有时候是同情的,有时候是痛恨的;面对强者有时候是惧怕的,有时候是不屑的。生活就是一场戏,导演就是上帝,我们在他的掌控之中该如何面对挣扎,如何面对选择,是我们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换个角度讲,生活之所以精彩,那是一种美的展现。美是在与丑的对比中产生的。首先,现实的美是存在的。“真人秀”一类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受大众的欢迎,一方面是他能反映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和心态,另一方面是它带给观众一种窥视的快感。这个关注度来自人的内心,人们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是节目收视率的宗旨,人性的美与丑这个时候也会暴露出来。真人秀之所以能够博得较高的收视率,就是因为有故事,把新闻类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故事所呈现的美与丑由观众判断。《楚门的世界》此类真人秀节目从道义方面讲:涉及个人隐私,不免有些不道德,但有很多时候这种不道德需要社会的监督与谴责。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一方面表现的是露骨和不道义的行为发生,让整个社会关注这个问题,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大爱无疆的事件纪实令世界瞩目。例如,“5?12”汶川地震,纪实的拍摄和录制不禁勾起全社会对四川的关注,更多的是全社会献出的爱。这说明艺术中的情感带有“超功利”的性质。其次,艺术美的本质高于现实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就在于艺术美具有表现性,艺术美以表现美为宗旨,艺术美的存在是为了弥补现实的美的缺陷和不足而被人们所创造的,因而艺术美的本质要远远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应该是美的最高形态。 美能够让我们心灵得以净化,楚门走出摄影棚的那一刻,他的心灵是干净的、美丽的,他为自己的未来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他没有憎恶曝光他隐私的导演,也没有痛恨现实生活的残酷。现实的丑陋在楚门看来都是过眼云烟,楚门的心灵是纯净的。
  
  [参考文献]
  [1] 苏和平.艺术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刚纪.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 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角色换位、话语建构与文化资本——对湖南卫视“名声大震”节目的解读[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 黄磊磊,滕单单.“真人秀”的拟态真实——数字化时代“真实电视”的文化解读[J].对外大传播,2006(05).
  [7] [美]李普曼.舆论学[M]. 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8] 张建珍, 吴海清.谁比谁真实——电视新体验[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9] [法]罗兰?巴尔特.罗兰?巴尔特文集——符号学历险[M].李幼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 [意]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 艾敏,刘儒庭,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11] 王志敏.优势与局限——关于中国电影的现实表现功能问题[J].当代电影,2006(05).
  [12]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 [法]克里斯蒂安?梅茨.电影的意义[M].刘森尧,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14]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倪春洪(1980— ),女,黑龙江宁安人,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