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学科教育 >

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的数学课堂

时间:2012-12-21 13:5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本文从数学课堂的现状入手来阐述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际能力。
1.数学课堂的现状
首先,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课堂上主要是先向学生灌输应有的基本知识、公式等,然后让学生不停地做练习,而学生只是顺应老师的要求,缺乏主动地参与课堂。另外,课堂上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主要是因为以个人的数学成绩来评价学生,导致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学生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的数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就本文而言其实质上就是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生生之间互动这一学习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为此,通过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的数学课堂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打造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空间与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构建同伴互助小组,首先,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课堂表现、性格特征等来确定2-4人为一个互助小组,人数不能太多,要不然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其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制定规则。这样避免互助小组的开展流于形式或只有个别人参与的现象,确保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2.2明确目标与适时的指导
    数学教师要让每个互助小组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小组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给了学生前进的动力。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合理,如果目标太高超出了互助小组的能力,这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或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如果目标太低,任务过于简单,不仅容易让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难以体现。
另外,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的数学课堂时,数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机会积极参与互助小组的学习,给予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以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2.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2.3.1相互讨论问题
    在新授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教师先设定一些问题或需要讨论的材料,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结构与联系,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去。如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提出讨论提纲:(1)分式的性质与分数的性质有何相同的地方? (2)分式约分与通分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什么? (3)分式约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通分的一般步骤呢?经过相互讨论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地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够做到带着问题更有目的地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2相互批改作业
让互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批改作业,这样的作业以当堂课能够完成的量为适宜,在下课前几分钟相互批改完并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指导者的角度成长与发展。在巩固、运用、拓展新知时,教师为每个互助小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并让组内成员相互批改。例如,在学会“分式的加减”以后,布置了以下作业:计算 , + ,a+2- ;若 ,则 的值为;已知 , ,求 的值。 通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与相互评价的能力。
2.3.3共同学习法
共同学习法主要过程:互助小组内部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最后只要每个小组交一份作业,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成绩来客观评价。主要是注重互助小组内部进行共同讨论与学习,也就是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依靠哪一个学生就能够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组内密切的分工、协作、相互讨论、互相帮助等来完成。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前,让学生搜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信息与知识,通过互助小组内部共同合作来完成任务。由组长分配一人收集“生活中的不等式”,一人收集“不等式的解集”,一人收集“不等式的性质”,最后由组长汇总,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和讨论交流,面对自己的同伴,学生会觉得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能力,而且还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3.4小组竞赛法
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的数学课堂,不仅只注重组内成员的合作与帮助、共同学习与提高,还应有互助小组之间的竞争,有了竞争才会给互助小组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发展的动力。开展小组竞赛的方法:先由数学教师讲授知识,再开展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再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竞赛,最后数学教师以小组整体表现为评价。竞赛时数学教师要按相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成绩来积分,最后再按各小组的总积分来排定成绩,并进行奖励。例如,学习完《反比例函数》后,数学教师让各个互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出题,相互答题,相互批改。然后,教师发给每个互助小组相同层次的学生相同的试卷,并要求独立完成。检测完以后,教师按小组进步程度的大小和进步的人数为评价标准来奖励优胜小组。由于每个成员的进步程度都与小组的成绩密切相关,这样就促使数学基础比较差的组员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使每个成员自己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为小组争取荣誉。
3.构建同伴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的建议
首先,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或需要通过同伴互助来完成,教师必须有选择的运用。其次,避免小组的交流与合作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个别人的交流与合作。第三,针对每个活动都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春生,黄琳.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2]周芳元.“同伴互助”式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2,(2)
[3]潘俊臣.“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教教师”[J].教育科学论坛,2011,(2)
[4]赵春蓉.同伴互助促我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