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心理学类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时间:2012-11-09 14:35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的现状从手,剖析问题,探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途径。
 

1、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高校教育面临着不少新问题,这给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高职高专院校是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因学习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造成的心理障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职生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重视。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落实好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据调查,高职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比较感兴趣,学习欲望也较强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教学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注重理论讲授,师生互动少,课时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2.1教材标准不统一,针对性不强
目前,国内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的偏理论讲授,有的关注活动设计,尚未发现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共性编写的普适教材。由于教材针对性不强,难免出现教学预设与课堂实际滞后的情况。
2.2课时安排有限,课程难逃“非主流”地位
多数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选修课的位置,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非主流”的位置。心理教学时数一般在30学时左右,这远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带来了困难。
2.3课程教学方式滞后,模式单一
说教理论式。教师过度偏重纯知识理论的讲授,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师生缺乏双向的互动与交流。
热闹游戏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心理学特有团体辅导模式,让学生身体力行,理论结合实践。但一些教师误把游戏等同于团辅,使学生在游戏中应接不暇,少有时间思考游戏背后的意义。
简单视频式。多数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中播放相关影片或视频。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过度依赖这种方法,将课堂变成电影院,教师变成播放员,学生只关注剧情和内容,缺乏深层的思考和探索,失去了电影赏析原本的意义。
2.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对心理课程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平时成绩的确定也较随意。期末考核则偏重知识型,仅能了解学生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无法考查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
2.5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心理健康课专业教师非常短缺,多数是半路出家,或由学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兼任。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多管齐下,探索提升高职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1重视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提升心理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未将心理健康教学真正纳入议事日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学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中的重要性。学校可将心理教学从选修课提升到必修课,并延长课程时间。将课程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大一侧重学习生活适应,大二侧重就业心理调试。每周1课时,实行单双周上课制。
3.2合理挑选心育教材
教材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针对高职生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亲自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要与学生实际状况紧密结合,深浅适度。
3.3贴近高职学生需求,增强课程内容实用性
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际交往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学习调节心理的技巧成为大部分学生的首选。因此,课程内容不应再将学习心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应多设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3.4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首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建立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契合。重视学生的多样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大胆质疑,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技巧时,养成批判精神,形成创新思维。
其次,强调参与体验性教学。体验教学是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教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
最后,要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可选择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线,结合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互联网),力求突显教学实践性和多样性。      
3.5完善考核方式
创新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应与出勤、作业、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综合进行考查。降低期末考核的比重,考核应以分析学生群体中的案例为主要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应用心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据调查,高职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等都高于兼职教师,且教龄在6-20年的心理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于5年及以下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好由专职教师担任,理想教龄在6-20年。高职院校在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对外交流和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吴明霞.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红利.基于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心理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9).
[3]安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征分析及教学探讨[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