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

论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

时间:2012-12-06 16:33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进行了哲学思考,指出身份焦虑的本质是对于人性的思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正确认识焦虑,别让焦虑主导了自己。
关键词:俄狄浦斯 身份焦虑  哲学思考 人性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泰斗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中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不仅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持久话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西方思想史中的一个永远的神话。”拥有这样的褒奖与地位,不在于它是怎样的一个情节精彩的“命运悲剧”,不在于它的叙述怎样的跌宕,而在于它通过俄狄浦斯这一悲剧英雄,提出了关于身份焦虑的哲学问题,并引发了关于人性的终极思考。在《俄狄浦斯王》中,我们会看到俄狄浦斯命运的不可抗争性,看到他人生的跌宕,看到他神样的智慧与凡人的性格缺陷。但无论是命运的不可抗争还是“性格决定命运论”,拨开这些笼罩全剧的雾纱,我们会看到作品主旨的核心所在: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依此核心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表现在哪里;第二,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是什么;第三,人们应当如何面对身份焦虑。

1、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具体表现
    由文本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是由其多种身份的变动引起的。在身份的变换中俄狄浦斯的身份认同不断处于“认同与破灭”的交替中。这种交替使他自身不断产生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冲突与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使他产生了身份焦虑,影响了他人生的走向。
1.1俄狄浦斯身份的几个转变
他的第一身份是“忒拜城王子”;然而由于诅咒和神的预言,使得他被亲生父母刻意抛弃成为“弃儿”,这是他的第二身份;然而他并未就此夭折,反被收养获得了他的第三身份“科任斯托王子”;长大后的他得知预言,未免犯下罪孽逃离科任斯托,“逃亡者”便成为了他的第四身份;之后他成为“忒拜城国王”,这是他的第五身份,于此同时他自身看来他还有外邦人这一身份;最后预言实现,沦为“罪人”,这也就是他最后的身份。
1.2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产生
前三种身份的转变对于俄狄浦斯来说是被动的,这时的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刚刚出生的他是自然性的人,缺乏自我意识,因而不会产生身份焦虑。身份焦虑的产生是在其成为“科任斯托王子”后。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是伴随着他对自己身世的探求,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以及他的自我反思而产生的。
    第三身份转换至第四身份是由于,在一次宴会上听到自己是科任斯托国王冒名儿子的言论后,诽谤的流传使他焦躁,于是他去了皮托庙向福玻斯寻求答案。这是他第一次寻求自己的身世之实。他得知了他弑父娶母可怕预言,这种预言使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焦虑。这种人伦的罪孽让他恐惧,因而他选择了离开,不让预言成真。但是他的这次离开却让他完全地证实了神的预言,他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种下恶果。
    来到忒拜城的俄狄浦斯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解救了城邦的子民,成为忒拜城的国王。在剧本的最开始,俄狄浦斯便是以理性的忒拜王的身份出场的。他统筹规划,积极带领城邦子民应神的指示解决再次而来的灾难。在这一过程中,他的身份焦虑是作为一个国王的,他对子民说:“我的悲痛却同时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他的焦虑是做为一个国王的责任和威望。但当一切越来越接近神的指示时,俄狄浦斯的真实身份也渐渐开始明晰。他的身份焦虑犹如火山一样开始爆发,这时的焦虑也使得他渐失理智,变得自负、武断、暴躁。
    先知终于讲出了真相,先知对俄狄浦斯说:“你就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你就是你要寻找的杀人凶手??????你在不知不觉中与你最亲近的人可耻地住在一起,却看不见自己的灾难。”但是俄狄浦斯并不相信先知所说的。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先知觊觎他的权利与王位,是与克瑞翁一起设计陷害自己。但这时的对王位的焦虑中还隐藏着一种身份焦虑,那就是俄狄浦斯作为外邦人的焦虑。此时,在他自己和旁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侨民一个外邦人。作为一个外邦人他对这个国家没有太多的信任,他会有种不安全感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种焦虑推动了他对王位的忧虑。
   虽然俄狄浦斯这样自信地预测并相信着,但是先知的话还是让他心生了些许怀疑,在先知提到他父母的时候,他的语气就软下来了,不再是愤怒而是烦恼。多种身份焦虑使得他对克瑞翁粗鲁地咆哮,盲目的自信。之后伊俄卡斯特说出神的预言,说出老国王遇害的情况时,俄狄浦斯彻底慌了,这时的焦虑已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他迫切地寻求真相,他希望他杀死的不是老国王,他不是老国王的某个亲属,他为科任托斯国王的死感到庆幸。甚至在证实他是忒拜人后,他设想自己或许是个卑贱的奴隶出身。实情已经渐渐明晰,俄狄浦斯这种种的猜测正反应了他内心的焦虑,他岁事实不确定的恐慌,与现实命运的挣扎。已明真相的伊俄卡斯特让俄狄浦斯不要再追究,可是俄却执意坚持着他想要寻得事实,他有面对事实的勇气,这是俄狄浦斯十分让人敬佩的地方。
   最终俄狄浦斯自毁双眼,承担罪责。虽然他已失去视觉,但是却多了只看向内心的眼睛,让他获得心灵的自审,走向真正的光明,而他的身份焦虑也在此时达到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使他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2、对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哲学思考
  
   从表象看,俄狄浦斯身份焦虑是由于神的预言以及他对自己身世的探求所造成的。但是这种探求的背后是对人的本质即人性的一种探求,是对如何做好一个人的思索。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指向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俄狄浦斯也不例外。从他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例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等。这些社会关系的冲突决定了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俄狄浦斯对人的本质的探求与反思,也正是他对自己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如何做为人而成为人的反思。
2.1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觅食、恐惧、趋利避害、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等等。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俄狄浦斯的行为都是符合一个自然人的特征的。例如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父亲的攻击实行了反击,这种本能的趋利避害;以及之后的和自己母亲的结合生子,这种繁衍的本能。从自然属性来说,俄狄浦斯的行为是没有过错的作为自然性的人他是不会焦虑的。但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是俄狄浦斯社会属性形成的基础。因此社会属性是俄狄浦斯身份焦虑产生的决定因素。社会关系中的各种道德和律法的约束,使得俄狄浦斯形成一种内化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使得他对自己所作所为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这是自然属性就会同社会属性产生冲突,这种冲突也就是俄狄浦斯身份焦虑形成的深层原因。
2.2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属性。它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是决定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从属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俄狄浦斯的不同身份就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关系。身为王子、弃儿、国王的身份,侨民的身份,忒拜王的身份,杀人犯的身份等等,分别对应的是家庭关系、地缘关系、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法律道德关系。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正是来源于他的社会属性,这种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人的性质,即人性。
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充满了各种利益的矛盾,人类为了化解矛盾,于是产生了道德和法律。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鼓励人们努力实现“做人的超越”;法律以公正为评价标准,强制人们必须实现“做人的底线”。
整体上讲,俄狄浦斯是向善的。他有神样的智慧与勇气,解救一个城邦的子民于危难之中。身为国王的他理智正直,积极帮人民解决困难,实现“做人的超越”;说到杀父娶母,挑战的是“做人的底线”,但是其无意而为之,他也是为怕预言实现才逃离生长的地方,放弃王子的身份。即使最后真相大白时,他并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这些行为都是善的。一种善的内心与行为却使他犯下了最大的罪恶。这种善恶的极端冲突,也是导致他内心极端苦闷和他火山般爆发的身份焦虑的深层原因。
人的社会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在《俄狄浦斯王》中更多的表现的是道德约束。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来自一种道德的约束力使其内在自主形成的一种价值观的判断,即内化了的价值观的作用。这种约束力规范者他的行为,使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由此也可以得知,俄狄浦斯的身份焦虑主要是一种道德焦虑,是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和恐惧,是害怕个人会做出违背朝我的事情,从而体验到内疚。也就是道德与行为的冲突。

3、身份焦虑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对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身份焦虑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人人都会有身份焦虑。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社会关系会赋予我们不同的身份。身份焦虑是处处存在的,只是程度和面对态度的不同。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身份也是多重的,身份焦虑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做为大学生会有如何处理好学业的问题,如何人处理好社会关系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的问题等等。处理好这些身份焦虑是做好事情所必须的。身份焦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必然会随着文明的发展继续向前,同时也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层次前进。例如,同性恋的问题,同性恋者们的身份焦虑一定会比旁人更加复杂和敏感一些。那么如何人处理好这些呢,除了自身的心态,也同样需要社会的支持。例如现在许多国家就以法律规定对他们进行了肯定。这其实就是种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其实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是为了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手段,人是其制定的目的。焦虑是无法消除的,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只能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其达到某种平衡,使其平静。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焦虑,别让焦虑主导了自己。

参考文献:
[1] 许庆朴等选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孙伟平著:《事实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作者简介:徐常宾(1967,07-) ,男,汉族,湖北随州人,毕业院校: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硕士;单位署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徐樱月(1992,03-),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