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医药学 > 临床医学 >

八年制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探究

时间:2017-08-11 09:4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建设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国家针对现阶段社会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医学教育学制改革。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尚处于探索状态,如何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临床医学高端人才是目前八年制教育体系中探索与改革的重点[1-2].
  
  一、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提高医学院校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是学生具备国际化素质的直接影响因素。“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包括国际化素质、国际化教师资源配置、国际化师资管理队伍及“国际标准化”和“国际同质化”.八年制临床医学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与我国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建设一支多层次全方位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八年制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前提。
  
  二、目前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八年制医学教育自 2004 年在我国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不足[1-4]:
  
  1. 本土教师国际化意识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教师对八年制教育中国际化的目标主观意识上认识不够,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评价教学效果检验方法未能全面与国际接轨,教师对国际化教育趋势接受程度参差不齐[5].缺乏能够胜任全英教学的复合型师资,教师出国学习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国际化水平难以评估; 国际资源的分配与职称挂钩,青年教师开展国际化活动资源局限。
  
  2. 教师结构失调,缺少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由于地区及教学医院的差异性及缺乏相应的准入制度,带教教师的资格认定困难,难以统一; 师资队伍中顶尖人才不足,学科带头人授课率低; 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比例较小。师资管理队伍中有海外背景的员工比例低,师资管理的制度与导向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师资的管理自主权欠缺,影响教师积极性; 缺乏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官方国际化交流渠道少,多数青年教师出国交流以自筹经费为主,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明确的法规的指导和保障。
  
  3.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合理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八年制精英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新模式,目前的评价体系缺乏本土特点,不能体现精英教育的特色; 评价形式单一; 评价结果影响因素多; 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和方式科学性有待提高,对教师的晋升、薪酬的反馈作用弱,教师的积极性不高[4-5].
  
  三、针对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建议
  
  1. 树立国际化意识,合理定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应树立国际化理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如美国高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通过建立人才委员会积极延揽尖子人才; 应加大高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实施相关战略,如江苏省实施的“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从政策上支持教师出国深造,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制定符合学校校情的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加大对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师“走出去”及人才引进的费用,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4].
  
  2. 创新用人机制,合理分配师资结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较大程度取决于外籍教师的比例,八年制师资队伍应提高外籍教师或具有海外背景教师的比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展师资来源途径,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专兼职教师,建立灵活的薪酬机制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招聘使教师队伍逐渐趋于国际化; 创新用人机制,除了实施全球公开招聘以外,多样化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如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并提供相应的海外人才服务机制;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适当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将有限资源合理分配在师资队伍中,从而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无效应用; 保证用人自主权,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适当放宽海外人才的就业限制,为教师进行国际活动提供快捷方便的渠道,为教师提供动力[6].
  
  3. 明确教师能力素质标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国际化的师资管理体系及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临床带教师资是医学教育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定并完善带教教师的准入和考核制度,严格实施教师的准入制度,由高年资主治以上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临床带教教师; 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保障临床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完善的临床教学体系,加大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软硬件投入; 建立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医学教育培训机构,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体系,举办临床教学方法学习班,开展临床教学研究及培训,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利用不同的国际化策略来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教师的需求,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离不开管理体制的国际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八年制精英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以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以评促建为原则,明确学校目标与教师期望相一致,确定与教师教学发展相符的系统健全的评估机制; 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针对教师教学基本素质标准( 品德素养、师德素养、文化科学素养、创新素质等) 、教学技能标准( 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和教学效果标准( 社会评价和院校评价包含专家、同行、学生和管理者评价等) 三个部分,借鉴西方发达的评价体系与办学模式,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制订应保证学校与教师参与性,确保指标的全面客观和可信度。与英美由学术机构担任主要评价者不同,我国目前主要由各高校自行评估教学质量,难免以偏概全缺乏客观有效性,故应明确评价者,避免单一性评价者,并明确对评价者的要求,如当学生为评价者时,要先使其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与意义等; 明确评价程序,改进评价方式,传统的听评课等方式对教师没有吸引力,故应适当引进或制定新的国际化的评价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将教学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的续聘、解聘等相挂钩,以引起教师对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6].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主体,八年制教育作为医学精英教育,对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要求有着更高层次的先进性和全面性。在八年制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应根据其办学特色和各学校的校情,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理分配师资结构,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国际资源和经费支持,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引导教师自主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只有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才能保证精英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宁 勇,江 潮,何 凡,等。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改革[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 5) : 346-347.
  
  [2]杨棉华,何 萍,郑少燕,等。 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 1) : 1-4.
  
  [3]王 育,王昊宁。 医学教育国际化改革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10) : 23-24.
  
  [4]王德炳,殷晓丽。 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 3) : 321-325.
  
  [5]孙德芬。 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机制构建[J]. 教育评论,2012( 03) : 42-44.
  
  [6]郑少燕,杨棉华,边军辉。 面向国际化挑战,改革医学教育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 8) :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