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理学 > 数学 >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时间:2011-12-01 11:07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内容摘要】在科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不但是探究的起点,而且是贯穿于探究全过程的一个要素,所以,教师一般都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激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善于捕捉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根据新情况确定接下来的教学发展,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问题; 探究; 课堂教学; 生长点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切的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学问学问,会学会问。科学课堂教学不应该纯 粹是个“去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不一致产生困惑和探究欲望的过程;是一个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启迪智慧的过程。可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但很少有问题意识。而新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怎样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教师应以“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为前提,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寻找“善待学生的问题”的多种策略,精心设计有选择余地的多套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增强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一、 问题意识教学中培养
一切思维来源于问题。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它要发展起来,有赖于对它的重视和积极地培养和激发。激发学生质疑的关键:首先是要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课堂,鼓励质疑、以问为荣,在全班学生中形成“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共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其次是允许学生犯错。学生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这样,学生才会逐步消除怕犯错的心理,才敢在课堂上提问。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给予重视;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高见”,可暂缓一步或放在课后解决,切莫因“不合口味”而冷漠处之,或草率否定。
二、 问题思考有充足时空
任何有价值的问题,都应该是在思考之后提出的。当学生在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并经过自身的努力确实无法解决,产生了真正的“疑问”,这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会很吸引人,很有价值。而要做到课堂上的“有疑而问”,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较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在有所得有所“疑”的前提下,提出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因此,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有时间作沉思默想,不应仓促地让心急的学生发言,也不要急于拿出一个结论。实践证明,思考会保证学生所提的问题的质量,增强学生提问的新鲜和勇气,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三、 问题表述形式多样性
学生表述问题的形式也应多样。既可以采取小组口头汇报整理形式,又可以采用让学生各自把想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的方法,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以递小纸条方式提交问题。我们认为,学习探究虽有其完整的过程,但其过程的连贯性并非一定要体现在一节课内。有时可以让一堂课末承担起下一堂课始的任务,即可将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酝酿上移;有时可以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我们将这些问题预先合并、归类,在上课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出来。这样做,既使学生获得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也可以让教师预先把脉,对学生的提问做到心中有数。
四、 问题处理策略灵活化
1、 筛选与补充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探究的主题性问题或核心性问题,有些问题实质是同一问题,有的是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但本次课上无法解决,有的则与探究的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教师可让各小组来判断评价,或教师评价而进行归类筛选取舍,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了原教学设计中未安排的问题,但提出的问题确实有助于探究的深入,可丰富教师的教学,形成教学新的生长点,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而另一方面,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学生因认识肤浅,思考不深入,却没有提出来,教师要及时予以补充。
【例1】笔者在《导体和绝缘体》教学中,出示各种导线、开关和插座,引导学生找出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导线除了用来做导线外,还有什么用途?(2)为什么导线的芯是铜的,而外套是塑料的?(3)为什么插座的芯是铜的,而外套是塑料的?(4)金属为什么导电?而塑料、橡胶不导电?(5)那些物质能导电?那些物质不导电?问题(1)是无关问题,一句话评价后舍去,后面的问题都是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因知识的局限,未涉及物质的导电与外界条件有关,导体与绝缘体并无绝对界限的内容,笔者补充问题(6)插座塑料外壳潮湿了,塑料外壳有可能导电吗?
2、 排序与深化
不同的学生,就同一事物提出的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差异很大,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的是表层问题,有的是深层问题,有的提法模糊肤浅,有的提法清晰深刻,有的问题只涉及个别具体现象,有的问题则涉及到普遍现象。教学中,教师则要按照科学探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排列,排列问题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问题较模糊肤浅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使问题清晰深刻,以揭示需要探究的问题的本质。【例2】(略)
3、转化与扩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的关注,学生也比较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提出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可开展探究的科学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最清晰的探究问题。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常常有自已独特的想法和发现,可能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远远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时课上,教师也确实无法解决,但学生想探究的兴趣很高,课堂上若去纠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允许,但教师不能简单地将问题踢回给学生而不管,教师可将问题向课外延伸与拓展,以提高学生解决自己实际难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3】在“液体蒸发”教学中,让学生举出自己见过的蒸发现象的例子,有学生说:湿衣服晾干,墨水瓶内少量墨水会变干等。我问:对于蒸发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学生提出问题(1)怎样使衣服干得快?问题(2)怎样使墨水瓶内的墨水不易变干?学生提出的都是实际问题。我启发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我说: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同学们能转化一种表达方式提出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吗?学生则提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出引领,在迷茫出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展,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月清。让“问”伴随课堂教学之始终【J】新课程,2008,(2)
1、 许慧华。让学生充分享有“问”的权利【J】新课程,2008,(2)
2、 陈传杰。让“问题”成为课堂的生长点【J】新课程,2008,(2)
3、 赵明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J】新课程,2008,(3)
4、 梁平。培养孩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 【A 】家庭教育导读,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