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理学 > 物理学 >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3-08-07 13:43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模拟电路》课程是我校专业课程中较难的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采用“模块化”教材,充分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采取“分层次”教学。
关键词:模块化  行为引导  分层次教学
《模拟电路》作为学校应用电子、 电子信息等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元器件内部结构及复杂、电路原理难理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长期下来出现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从属的,实验时按照步骤和实验指导书上的接线图进行,测量实验数据完成实验,只会按部就班地操作,不去思考为什么采用该设计方案,很少有同学主动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标及发展目标很难达到,再加上中职类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模电课程》考核一直是学校合格率较低的课程之一,学生们也形象地称《模电》为“魔电”。学习效果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学生的各项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训练和提高。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新时期专业人才发展需要,企业对毕业生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局出发,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为原则,首先采用“模块化”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弱化以往学生难以记忆、理解的理论知识,使学生 “从做中学”、“从做中悟”,从而达到《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改变传统理念,采用“模块化”教材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材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学生基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缺少自主发挥的空间。新“教材”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缺点,采取以“模块”为主体的思想,将知识分为“整流、滤波电路”、“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路”等七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设计出知识上环环相扣的任务。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第二,努力反映电子技术发展,力求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教材中充分运用了电子仿真技术。
第三,努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内容符合各工种考工知识和技能要求。
第四,创新教材编写模式,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竟可能使用图片、
二、以学生为本,充分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方法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搜索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授课时,比如当学习整流电路时,教师往往一味地讲电路结构与组成、分析各元器件作用、讲解电路工作原理,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每次要等教师讲了后才弄懂。在“行为引导”理念的支撑下,我会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如“二极管的基础知识”、“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二极管的电路应用”, 再例如我们学习放大电路时,将“共射极放大电路”分解为“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放大电路的认识”和“放大电路的装配和调试”,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每个同学发放“任务书”引导学生在看到电路图时,先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或者查阅资料,把这个电路中用到的元器件依照图示、名称、型号规格、个数等列表,把电路图“解剖”,按照各重要元器件划分区域,其及周边元器件组合实现怎样的功能,若缺少某个元件会发生什么故障等进行分析,难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再询问教师。坚持让学生通过自己“装配电路”、“检查电路”、“电路功能测试”、“分析电路故障”四个环节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此达到掌握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同时由原来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三、因材施教,试行分层次教学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现代理所当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们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施教,教学的深度、进度必须适合各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我校2010年—2012年新生中,总分从600多分的到100分都有。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差异非常大,部分班级上课时认真听课不足50%,而真正能听懂的不足30%,学生难教已经成为老师和教学主管部门的共识。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艰巨的课题,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从“要他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为我校专业课老师乃至全职业学校老师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深入探讨符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学习的进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老师对不同智力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有一个适合自己个人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成功”激励自己,引发求知的“内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都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度、作业、测试等,既有一致性,更有差异性,最终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我校《模电》课程分别设计了一系列的“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项目,按照“套餐式”教学形式组织实践,同一备课组内依据教学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调整进度,最后按照“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创新”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内容。
分层教学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育理念,深刻反省自己,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做好个别辅导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更加做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进行平等的交流,是自己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探索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杨志勇  何情 分流分层—中职成才教育的有效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3,(15).
[2]李洪勇  张根健 杜忠孝 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3]李巨光 李晓静 模块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中国高教研究 2001.5
[4]黄凯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创新人才〔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08,27 (9)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