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医药学 > 医学 >

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探析

时间:2011-12-23 15:1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李国安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结合对古籍《名医类案》中针灸治疗呃逆的文献解读,阐述了李国安主任医师应用气街理论指导治疗呃逆等胸腹腔脏器疾患的选穴思路。 [关键词] 呃逆 针灸治疗 灸法 《名医类案》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疾病,西医称为膈肌痉挛。采用针灸治疗呃逆有显著疗效,常可迅速解除症状,为针灸临床多见病种之一,在综合性医院,呃逆也是请求针灸会诊的常见原因。针灸治疗呃逆充分体现了针灸治疗“便、验”的特点。
针灸在治疗呃逆方面报道的临床资料较多,操作安全,疗效确切,以体针疗法最为多见,取穴多以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中、三阴交、公孙为主,耳穴也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取穴以耳中、皮质下、交感、胃、神门、肝为主,此外灸法、拔罐、穴位注射、头皮针、微针疗法也有同道选用[1]。分析这些文献报道,笔者发现虽然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多,穴位多,但基于疗效机制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且针灸取穴的中医经络理论也不尽相同;此外针灸治疗对于普通呃逆疗效良好,但对于顽固性呃逆及中风后呃逆疗效还有待提高。
笔者长期跟随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曙光医院针灸科李国安主任医师门诊,在遇到呃逆患者时,李老师取穴独特,疗效迅速,多在下针后10分钟内治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疗法。近日笔者翻阅《名医类案》,分析其中关于针灸治疗呃逆的文献记载,结合李老师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及经络理论,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对应用“气街”理论治疗呃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呃逆一证在《名医类案》中称为咳逆,在《名医类案?卷四 咳逆》篇八则医案中有两则使用了灸法。第二则医案中一医云:“凡伤寒及久病得咳逆,皆恶候,投药不效者,灸之愈”,这与当下情形有些类似,针灸治疗呃逆总是在使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才被想到,因此针灸治疗的呃逆多为“重病后期,呃逆不止,为恶候者”。在这则医案中医者使用了灸法,且疗效神奇,方法简单,只用一穴,为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男左女右,采用麦粒直接灸法,共灸三壮,火到肌即瘥,如果这个方法也不见效的话,“则多不救矣”。另外一则使用灸法的医案为一伤寒后胃虚而咳逆,医者投予补中益气汤作大剂,加炮姜、附子一钱,同时灸气海、乳根三处,当日见效。结合这两则医案可以看出,乳根为治疗呃逆的特效穴,尤其适用于虚证,但这一方法在现代却极少被提及,甚至灸法治疗呃逆都甚少用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从未提及乳根治疗呃逆一说,那乳根灸治呃逆有什么理论依据呢?从经络理论来看,呃逆一证与肺、胃两脏及两经相关,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选取胃经的穴位无可非议,现代临床我们常用的止呃穴位足三里、梁丘都为胃经穴位,但选用乳根穴的依据何在?仔细参详胃经的循行路线,发现从解剖位置来看,乳根穴是距离膈肌位置最近的一个胃经穴,从经穴的近治作用来讲,选用胃经的乳根穴治疗呃逆是非常恰当的,同时也表明古人也认识到了引起呃逆的“膈肌”的准确解剖位置,这与我们在临床使用膈俞、T7华佗夹脊穴治疗呃逆是一个道理。
关于针灸治疗呃逆的选穴理论依据,古今医家多以经络循行、脏器相近为基础选择相关穴位施治,因此胃经、肝经、脾经穴位较为常用,但李老师却擅长用位于肘关节附近肺经上的非经穴点治疗呃逆,这个穴位位于尺泽与侠白之间,尺泽上方2寸许。李老师应用此非经穴点治疗呃逆往往收效迅速,针下呃止,十分神奇。探及理论渊源,李老师认为呃逆一证的辨证取穴,除了根据经络循行、脏腑表里相关选穴外,还可以根据气街理论选穴治疗。《灵枢?卫气》篇中将人体从上至下分别为头、胸、腹、胫四气街,而膈正是胸气街与腹气街的分隔处,因此呃逆一证与胸腹气街有关。气街理论以十二经标本为基础,反映了经络系统在人体头胸腹胫循行分布中相互交通的关系,主要说明了经络的横向联系,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体现了经络在人体各部联系形式的多样性。但是在传统的气街论述中,唯独上肢没有气街的分布。李医师根据经络循行及临床应用认为,上肢应为胸气之街与腹气之街的分布范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解释应用上肢穴位治疗胸腹部脏腑疾病。根据这一理论,李医师所取穴位正好与膈肌相平,且位于肺经上,从经络上讲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气街理论上讲,气街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李医师取的穴位离膈最近,针刺产生的调节信号可以通过气街迅速的到达病变部位,故收效快捷,针下而呃逆止。
在治疗胸腹腔脏器疾患时,李老师认为辨证辨经是针灸取穴的总纲,而合理应用各种配穴方案是取效的关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前两句体现了标本根结理论的选穴原则,而后一句则可以理解为是气街四海理论在治疗胸腹腔脏器疾病的选穴原则。除了人体经气纵向的联系外,横向联系及前后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气街和四海理论就是体现了人体各部的横向联系和前后联系,俞募配穴就是将经气的前后联系应用到配穴方案中治疗脏腑疾病的典范。在当今临床对脏腑疾病的治疗中,远道取穴、上下配穴法得到普遍应用,但前后配穴、临近取穴等方法由于施术不便往往被忽视,李老师认为合理应用气街理论选用患处临近或上肢穴位治疗腹腔脏器疾患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从目前针灸治疗呃逆的情况看,在取穴方面,远道取穴常用,而针对患处的局部取穴少用;对于辨证为“杂病发呃,本属虚寒”的呃逆多用针法,而灸法,尤其是直接灸法鲜有人采用。为了进一步加强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可在辨证远道取穴的基础上根据气街理论选用乳根穴,或是选用李氏“止呃穴”,应能进一步加强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对于针刺不效或者畏针的患者,选用乳根施以直接灸法,也极有可能收到奇效。

参考文献
1. 江涛,王馨悦。呃逆的针灸治疗概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