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医药学 > 药学 >

关于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率

时间:2010-02-03 09:30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一但渗漏于血管外,轻者造成皮肤组织肿胀、疼痛,重者科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更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烂可深及肌腱及关节,最后达到需外科请创、换药、植皮治疗。给患者造成了心理、躯体上的双重伤害。为此,避免、减少化疗药物外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科室自2006年至2007年运用PDCA循环法(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处理action)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室进行化疗患者1058例。其中:肺癌501例、乳腺癌429例、肠癌70例、鼻咽癌8例、食管癌18例、脑胶质瘤12例、胃癌20例。年龄18-70岁。女性:441例、男性:617例。
        2  方法
        PDCA循环法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包括4个步骤: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检查阶段。第四阶段为处理阶段(包括巩固措施,针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2.1 计划阶段 (p)
        2.1.1 评估患者
        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宣教计划。
        ②患者本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情况,制定适合病人本身的宣教方式。
        ③病人的诊断:根据不同诊断制定不同的静脉使用计划。如:乳腺癌病人术后半年内只能使用健侧上肢静脉,而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不能使用上肢静脉。
        2.1.2 护理人员的素质
        ① 学会沟通技巧。
        ② 加强技术培训,做到一针见血。
        ③ 对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外渗预防及处理的掌握。
        ④ 较强的责任心的培养。
        ⑤ 对低年资的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2 执行阶段 (d)
        2.2.1 针对计划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也是PDCA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评估,掌握是第几次化疗、疾病的诊断,了解患者本人对自己疾病的了解情况、是否知晓自己的确切诊断。做好入院时的环境宣教,酌情告知患者或家属本次化疗的方案、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用药期间需配合事项。
        2.2.2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选择前臂最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静脉给药,避免在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有A—V瘘的肢体、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的下方从新穿刺,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寻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的完整性。[1]
        2.2.3 化疗中的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时,先输入5%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通畅后方可给入化疗药物、并告知患者给药期间注射部位如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通知护士。一般药物每5-10分钟巡视一次,抽回血证明针头在血管内无外渗。特殊药物,如:NVB、ADM类护士化疗中要全程看护直至输毕。对NVB冲管液体要不少于250毫升。
        2.2.4 注射后告知患者  在化疗间歇期间,如果需要应用其他药物时,尽可能用下肢静脉。保存血管的完好率,以作到合理使用静脉、减少外渗。
        2.3 检查阶段 (c)
        2.3.1责任护士对化疗患者进行评估。
        2.3.1护士长对化疗患者进行检查。内容为: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注射中有无告知注射肢体移动的正确方式,外渗的预防、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乳腺癌患者是否了解半年内不能用患侧肢体用药等。
        2.4 处理阶段 (a)
        根据责任护士、护士长对患者的评估、检查,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和防范措施,重新制定下一个循环方案、解决未达到的目标,直至全部解决。例如:应用NVB时冲管的液体未达到到规定的液体量,询问原因,是由于患者嫌液体多、限制了活动。下次重点放在讲解NVB药物外渗的危害上。再如:护士在化疗时把穿刺部位选在了抽取血液标本的下方(小于24小时),结果在抽取血液标本的位置上出现了外渗,,下次重点则放在专科知识培训上。
        3  结果
        运用PDCA循环法后,提高了护士的交流、沟通技巧,拉近了护患的距离,减少了护理纠纷,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化疗的外渗率。2005年至2006年化疗外渗率为:4.1%,2006年至2007年外渗率为1.98%。并且都是在≤1厘米时发现的,做到了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