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理学 > 其它相关 >

当前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7-08-24 14:1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农业气象学是农业院校本科教学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本文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学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使学生明确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气象论文
  《农业气象学》是涵盖气象学基础知识和农学知识的边缘学科,内容抽象,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作为农林高等院校林学、农学、水土保持、植保、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后面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是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保证很好的教学质量,才能提升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研究型” 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笔者从事多年《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摸索和总结,认为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应该从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大纲、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考核制度方面寻找突破。
  一、转变教学观念及思想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地更新,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学中那种学生听、教师讲的“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必须改变,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综合、系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清楚学生在学校从老师身上要学到的是什么,什么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传统课堂,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听众,这种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人才需求规格。学生如何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教师让出课堂。教师把课堂主动权适当交给学生,退居幕后变为一个组织者,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如何能灵活多变地让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与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高低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教师教学观念及思想的转变有关。
  二、针对专业和年级制订大纲与讲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中之重。《农业气象学》面向的开课对象为各专业学生,年级层次也不同,而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这给《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在《农业气象学》开课之前,根据学校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书,提前调查了解授课对象的情况,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授课对象,修改、编写教学大纲和丰富教学讲义内容。针对大一年级学生,由于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讲解《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应有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本课程与其专业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大二年级学生讲解《农业气象学》时,要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和传授、运用《农业气象学》知识,解释专业课程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比如,授课对象是水土保持专业学生,在讲解降水和风的内容时,可以从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角度讲解;对于林学专业学生,可从干旱区造林防风固沙以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角度讲解;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可从环境污染扩散与气象学知识的联系角度引导学生。通过以上课程知识的相互穿插传授,既可提高学生对《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可增强学生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融合能力。另外,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穿插不同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发挥已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会到该课程与其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教学效果是关键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的宗旨,也表达了教师对高效率课堂教学的美好追求。[4]如何结合课程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是摆在众多老师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统教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精炼,拥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教学利于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方便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给师生相对较大的自由度。举例、引导、讨论和启发等手段在传统教学中运用较多,而自由空间较大的教学模式则为学生和教师潜能的发挥留有相当的空间。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问题是费时、效果差,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能适应所有知识接受者的思维方式。另外,有些复杂的图绘制困难且费时,板书常写常擦造成教师劳累,影响课堂授课效果。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于一体,通过文字和各种教学素材丰富课堂。[5]资源除了有每节课的主讲教学资源外,还包括教师的上课讲义、自学用教材、名师讲座、针对性专题讲座及各种相关的网站资源连接等。这样使教学过程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不足是没有板书、画图等过渡时间,加上不少教师每张幻灯的投影时间很有限,造成讲课速度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无法消化。
  针对《农业气象学》课程图片多而复杂,理论知识抽象、综合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结合模式如何能避开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发挥完美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求教师能熟悉课程内容和章节知识特点,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完美结合。   
   四、注重实验和实习教学
  实验和实习是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通过实验和实习教学环节发现学生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习环节把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气象学》课程设置了大量的田间监测实验,比如:风速风向测定,空气温度、湿度测定,气压测定,土壤温度测定等。在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对所要开展的实验内容有初步了解,避免实验过程中不知所措。实验课上课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构造原理和仪器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演示和示范,强调观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对所用仪器亲自动手操作,熟练运用。教师对学生在实验环节出现的操作不当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保证数据可靠性。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一份,对实验数据记录方法、处理方法和实验报告的填写提出严格要求,并对实验过程中导致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五、制订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
  考核是学校测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一般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确定具体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农业气象学》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制订自己的考核方式。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气象学》传统的考核制度是采用以下模式:课程学期末总成绩=闭卷70%+实验报告20%+作业5%+考勤5%,这种传统考核模式注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考出高分,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考核没有考虑;而新制订的考核模式为:课程学期末总成绩=闭卷60%+操作使用20%+实验报告10%+作业5%+考勤5%。通过试点,实施新考核制度的班级,整体上课情况和成绩分布都优于没实施新考核制度的班级。
  《农业气象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作者: 钱登峰 张博